《倚天屠龙记》里的“崆峒五老”和七伤拳,其实与崆峒派毫无关系

《倚天屠龙记》里的“崆峒五老”和七伤拳,其实与崆峒派毫无关系

崆峒派出现在金庸大侠的武侠世界,是在《倚天屠龙记》这部小说里,这也是唯一一次。

崆峒山古称“西来第一山”,也因为轩辕黄帝曾经问道于广成子,又有“天下道教第一山”的尊称。金庸先生在自己的武侠世界让崆峒山介入,估计也是出于对崆峒山地理位置和宗教地位的考虑,而非对崆峒派武功的熟知。

但可惜的是,《倚天屠龙记》里的崆峒派几乎是以被丑化的状态出现的,先是丢失镇派武功秘籍《七伤拳谱》,后来崆峒派的掌派长老“崆峒五老”在数次战斗力不堪一击,屡屡被“金毛狮王”谢逊等打伤,可谓是丢尽了脸面,失尽了威风。好在“崆峒五老”生性坚韧,至整部小说完结也都活在人世,也算是挽回了一点点颜面。

崆峒山有,崆峒派武功也是真实存在,但金庸大侠的《倚天屠龙记》里的崆峒派及其武功,几乎与真实的崆峒派毫无关系。

《倚天屠龙记》这部小说的时间背景是在元末明初这段。从小说中描述,但是的崆峒派不但是武林一大派别,而且势力相当庞大。崆峒派的顶点高手被设定为“崆峒五老”。但事实上,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崆峒派尚未创立,更谈不上有一定势力和江湖地位,也没有所谓的“崆峒五老”。

崆峒派武术的创立者叫飞虹子。飞虹子曾经在嵩山少林寺学习武功。据传说,飞虹子曾经在梦中受到神仙指点,使得他深受启发,武功大进,并萌生了开宗立派的想法。后来他离开少林寺云游天下,来到了风景雄奇秀丽的崆峒山,非常符合梦中的情形,就定居了下来。

飞虹子在崆峒山隐居了八年时间,创出了一套高妙的剑法,名叫“青英剑法”,变化无穷,鬼神莫测,一旦使出风驰电掣,如同青云在天,高不可攀;如同落英随风,缤纷缭乱。几次小试锋芒,令对手所向披靡。

所以,很快飞虹子的名声就传遍了陇东地区,一大群爱好习武的人聚集到了他的身边,拜师学艺。随着人数增多,就有人建议为这个以“青英剑法”为核心的武功门派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后来,飞虹子认为山是恒定的,万古岿然不动的,而且崆峒山名声响亮,就决定以“崆峒派”为名,这也是借山立派、借山扬名的意思。

这才是真实的崆峒派的创立时间和过程,《倚天屠龙记》里的崆峒派虽然和真实的崆峒派文字相同,但却是毫无关联的,至少在时间上差了400年左右。

《倚天屠龙记》这部小说里,崆峒派最高明的武功是七伤拳。小说里描述,人体有阴阳二气,又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阴阳五行合起来就是七个。通过特殊的修炼方法,可以将阴阳五行的不同属性在拳法里释放出来,给对手造成七种不同的伤害,所以这路拳法名字就叫“七伤拳”。

七伤拳的威力是相当惊人的,明教的四大护法之一的“金毛狮王”谢逊就是抢夺了《七伤拳谱》之后,习得了这路拳法,居然一拳打死了少林寺“四大神僧”之一、且在江湖成名已久的空见大师。但令人好奇的是,既然七伤拳是崆峒派的镇派之宝,为什么本来拥有拳谱的“崆峒五老”不学习七伤拳呢?要是学会了七伤拳,也不至于被人屡屡欺负,至少可以保护拳谱不被他人抢夺吧。

或许是因为修炼七伤拳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有深厚的内功,而“崆峒五老”的内功尚不够深厚吧。但谢逊为了找成昆报仇,在自己内功不够的情况下强行修炼,结果拳法是炼成了,但自己也五脏六腑均受阴伤,以至于神智错乱,时发癫狂而不能自抑。

少林派武功讲“以武悟禅”,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创作中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主旨,就是倡导“以武宣道”,通过对武功的描述或者习练宣扬侠义之道,而非简单地张扬暴力。金庸先生对于七伤拳这种“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特征的设定,也是出于对于“道”的真谛的阐释。小说里说需要深厚内功做基础,事实上金庸先生所强调的“内功”其实就是修炼者本人的心性和智慧。

谢逊修习七伤拳的时候,年纪尚轻,阅历不足,内心充满了冲动和仇恨,根本没有足够的智慧来驾驭这门劲力“或刚猛,或阴柔,或刚中有柔,或柔中有刚,或横出,或直送,或内缩,且源源而来”的武功的威力,反而让武功的威力“反噬”了自己,可谓是两败俱伤。

不过这只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的世界,在真实的崆峒派武术里,根本就没有七伤拳这门功夫。飞虹子是崆峒派的创立者,既然是开宗立派,总不能就但守一路剑法过日子吧。所以,他在创出了“青英剑法”之后,相继又创立了崆峒派独有的内、外功,使得崆峒派武术体系完备,在武林中也算是独树一帜。

崆峒派内功以意念控制真气,意有所指,气随意动,劲随气至,强调以静制动,后发制人。修炼到最高境界就会意气合一,气化入骨。外功除了“青英剑法”之外,飞虹子还创造了刀、枪、棍、铲、钩、鞭、五行轮、风火扇、飞爪等拳法和器械套路,几乎囊括了古人所说的“十八般武艺”。

往细里分,崆峒派的武术的习练分为五个大的门类或者阶段,从初级到高级依次为飞龙、追魂、夺命、醉、神拳五个门。估计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里的七伤拳的设定,就是受到崆峒派武术的最高阶段“神拳门”的启发。但真正的崆峒派的“神拳门”功夫强调尚意不尚力、借力打力、隔空打物,不是小说中描写的那种硬碰硬的比拼。

五大门的每一个门都有十五套左右的拳法和器械套路,有些是马上功夫,适合带兵打仗的将军习练,大开大合、风格刚猛,可以用来征战沙场;有的功夫是步下功夫,以小巧轻灵、迅速快捷见长,适合行走江湖的人习练。

(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