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屯事件:一开始日军中没人敢干,事后却有人主动揽责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一百零二):掩耳盗铃响叮当。

在北洋史上,民国十七年的“皇姑屯事件”,成为“老北洋”的最后落幕。是日清晨,沈阳西北有一个俗称老道口“三洞桥”的地方,“东北王”张作霖的专列,沿京奉路驶过“三洞桥”时被炸毁,战后日军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对这一罪行供认不讳。早在是年五月下旬,关东军就决定“卸磨杀驴”,参谋竹下义晴前往北平,和驻天津日军指挥官联系,准备在华北除掉张作霖。不料慑于奉军在华北的势力,驻天津地区的日军,无勇气施行此事,河本得知这一情况,也认为日军中“有没有敢干这种事的人,实在不无疑问”,只好自报奋勇地说:“让我干吧!”

这是一场精心谋划的暗杀,日军对张作霖行程时间的把握,可以说比张作霖自己还要清楚。一共20节的专列,恰好从经过装甲机关车的第9节至第12节车厢被炸毁,张作霖所在的第10节车厢,“几全毁坏,仅剩前方门及门框并框侧木板,而后方脱落一轴,二轮向右倾斜,并有火烧痕迹”。温守善的一段回忆:“火车离开皇姑屯车站,张作霖坐的那节专车,只有张作霖、吴俊升和我。由于当时正是早晨五、六点钟,张和吴都望着车窗外的晨光和庄稼,边看边谈。当这节专车穿行“老道口”交叉点时,轰隆一声,烟尘滚滚,沙石纷飞,车厢炸碎。张作霖被炸出约三丈远,咽喉处有一个很深的窑窿,满身是血。”

但是,是日5时23分传来的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河本欣喜若狂,后来回忆说:“随着轰燃的爆炸声,黑烟腾空飞起有两百米,我以为张作霖的骨头也飞上天了,这可怕的黑烟和爆裂声,令人毛骨悚然。”不过河本大作将这个堪称石破天惊的谋划,全部揽责为自己的个人行为。他在供述中“我察知司令官的企图,我认为,我选定”等一连串的“我”来供述,最后说“总之,皇姑屯事件的重大问题,其全部责任应归我担负”,装出一副“唯我”的样子,实在令人感觉蹊跷。

最终,田中内阁受波及而垮台,在日本也算是“路人皆知”的皇姑屯事件,结果对肇事者未作严厉处置,仅以“警备疏忽”为由,给予关东军司令官村冈和河本等人处分而了结,可见这背后有人是欲盖弥彰。所以当昭和天皇虽然表面上训斥了田中,但却于翌日立即批准了回避皇姑屯事件,不做严厉处分的方式。可见用心良苦。因为他知道,“召开会议进行审判,河本将把日本的计划全部暴露出来”。表面上怒斥田中,不过是上演了一出“苦肉计”,或许美国人的看法更为直观,称昭和天皇是“一个可怕的、善于搞阴谋的战争魁首”,皇姑屯事件的始作俑者自然可想而知。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菜根谭》、《皇姑屯事件探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