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武功或超梁山五虎将,却险遭宋江射杀?《水浒》版本暗藏秘密

文:都头郓哥(作者原创授权)

很多读者对于《水浒传》的印象,大都停留在120回本的《水浒全传》,有的还看过70回本的金圣叹批评本和100回本的容与堂本,这几种本子其实在水学界都是属于“繁本”系统,而《水浒传》其实还有另一种“简本”系统,并不为大众知晓,但其价值是不可小觑的。笔者最近重读了简本系统的《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简称评林本)和《新刻全像水浒传》(简称刘兴我本),在阅读过程中选出一些大聚义前与繁本【选120回郁郁堂本(简称郁本)、100回容与堂本(简称容本)、70回金批本(简称金本)为参照】内容存在差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一些内容摘抄出来,加以比对,以供水浒同仁更好地了解简本、繁本的不同之处。

之前,我们曾经比对上述多个版本,陆续对“李逵老娘之死真相”、“栾廷玉的下落”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本篇,我们将继续对水浒里一些谜团进行文本解读。

一、曾涂、曾索夜斗林冲?

刘兴我本:当日众头领闷闷不已,小校忙报:“前面四五路人马杀来,火把不知其数。”林冲等一齐上马,拔寨而起。曾涂、曾索当先杀来,林冲回身来迎,两下交战。斗上数合,因是夜间,林冲不敢恋战,回马便走,曾家军马卷杀将来,林冲军马退走五六十里,方才得脱。又折五七百人,望梁山泊来。

容本:当晚二更时分,天色微明,十五个头领都在寨中纳闷,正是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嗟咨叹惜,进退无措。忽听的伏路小校慌急报来:“前面四五路军马杀来,火把不计其数。”林冲听了,一齐上马。三面山上火把齐明,照晃如衕白日,四下里吶喊到寨前。林冲领了众头领不去抵敌,拔寨都起,回马便走。曾家军马,背后卷杀将来,两军且战且走。走过了五六十里,方才得脱。计点人兵,又折了五七百人,大败输亏。急取旧路,望梁山泊回来。

笔者按:刘兴我本中记载的林冲夜斗曾涂、曾索是简本独有的,在现存的各繁本中都没有这个情节。简繁本之间在此情节上的区别主要在于简本是林冲等接战恐怕夜战不利才退兵的,而繁本是林冲等并未和曾头市军马交战,直接退兵。从与前后文的承接来看,简繁本的描写都有各自的合理性,而简本写林冲斗曾家二子一段的描写,似乎为林冲的武艺方面增光添彩,且表现出了林冲谨慎稳重的性格。

二、晁盖的另一种遗言?

刘兴我本:晁盖饮食不进,浑身虚肿。宋江等至床前痛哭,敷药调理。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宋江嘱付曰:“贤弟保重。捉得射死我的,与吾报仇,死亦瞑目。你自立为寨主。”言讫而亡。宋江见晁盖死了,哭得昏闷。

容本: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付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宋江见晁盖死了,比似丧考妣一般,哭得发昏。

笔者按:关于晁盖之死与遗言,历来众说纷纭。一些阴谋论者认为晁盖之死即是宋江所为,自宋江上梁山后,晁盖逐渐被架空,所以到临死之时使出“杀手锏”,那就是留下遗言叫能捉得射死他的敌人的人做梁山泊主,令最不可能实现遗言的宋江谋求寨主之位的阴谋落空。笔者不能认同这种说法,因为《水浒传》后面还有晁盖“梦中显圣”的情节,如果真是晁盖和宋江二人貌合神离,晁盖也不会托梦救宋江。而简本中写晁盖临终直接叫宋江接任,在情理上来讲更能说得通,因此笔者认为这个情节简本的安排更合理。

三、宋将(江)射卢俊义?

评林本:卢俊义指名叫骂。吴用劝曰:“宋公明久慕员外清德,特令吴某亲到尊府,请员外上山,一同替天行道。”卢俊义大骂不止,转眼宋将(江)拈弓取箭,看卢俊义飕地一箭,正中卢俊义红缨。吃了一惊,便走。

容本:卢俊义见了越怒,指名叫骂山上。吴用劝道:“兄长且须息怒。宋公明久闻员外清德,实慕威名,特令吴某亲诣门墙,赚员外上山,一衕替天行道。请休见责。”卢俊义大骂:“无端草贼,怎敢赚我!”宋江背后转过小李广花荣,拈弓取箭。看着卢俊义喝道:“卢员外休要逞能,先教你看花荣神箭!”说犹未了,飕地一箭,正中卢俊义头上毡笠儿的红缨。吃了一惊,回身便走。

笔者按:卢俊义金沙滩战群雄一节,绝大多数本子最后都是花荣用箭将卢俊义头上毡笠儿的红缨射落,而评林本却是宋将(江)所为,按照常理推测,水浒中虽曾说宋江会武艺,但是从没提起宋江会箭术的事,所以安排花荣震慑卢俊义是合理的,而对于评林本描写的解释是,评林本的总体质量并不如容与堂等本子,作为水浒流传过程中后出的本子,评林本在刊刻过程中,抄错、抄漏或者刊误在所难免,此处的花荣转变为宋将(江)的情况当是抄手在抄写删改之时的错误,因此将卢俊义头上毡笠儿的红缨射落的当是花荣无疑。

四、吴用与李固未说反诗内容?

刘兴我本:吴用先有计。却到金沙滩等候,只见李固人伴下山,吴用便唤李固,分付曰:“你主人今坐第二把交椅。未曾上山时,先写四句反诗在家里壁上。每一句起头一个字,包藏‘卢俊义反’四字。你们怎知?今日你们自回去,休望主人回来。”李固拜谢,奔回北京。

容本:吴用将引五百小喽罗围在两边,坐在柳阴树下,便唤李固近前说道:“你的主人,已和我们商议定了,今坐第二把交椅。此乃未曾上山时,预先写下四句反诗在家里壁上。我教你们知道,壁上二十八个字,每一句包着一个字,‘芦花荡里一扁舟’,包个‘卢’字;‘俊杰那能此地游’,包个‘俊’字;‘义士手提三尺剑’,包个‘义’字;‘反时须斩逆臣头’,包个‘反’字。这四句诗,包藏‘卢俊义反’四字。今日上山,你们怎知?本待把你众人杀了,显得我梁山泊行短。今日放你们星夜自回去,休想望你主人回来!”李固等只顾下拜。吴用教把船送过渡口。一行人上路,奔回北京。

笔者按:关于卢俊义的“反诗”问题,笔者曾在《卢俊义的“藏头反诗”》一文中详细考证过,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繁本《水浒传》(以容与堂本为例)中吴用写在卢俊义家中的四句“反诗”和后来吴用对李固等说的四句“反诗”前后并不相同,对于这一矛盾,目前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水浒传》编写者的失误或流传过程中的修改造成的,另一种认为是《水浒传》编写者有意为之,为了促成卢俊义顺利上山而设置的。这两种说法各有道理,而刘兴我本中吴用对李固直接说出藏头诗每句第一个字组成“卢俊义反”四字,并没有说出诗的具体内容,所以避免了前后“反诗”内容矛盾的问题。

五、索超的斧怯?

评林本:索超见了关胜,索超并不行话便战,两个斗无十合,李成看见索超战关胜不下,舞双刀,出阵夹攻关胜。

容本:当时索超见了关胜,却不认得。随征军卒说道:“这个来的,便是新背反的大刀关胜。”索超听了,并不打话,直抢过来,径奔关胜。关胜也拍马舞刀来迎。两个斗不十合,李成正在中军,看见索超斧怯,战关胜不下,自舞双刀出阵,夹攻关胜。

笔者按:索超在大名府与关胜一战中出现的“斧怯”一词,素来是爱好武评的读者争论的热门话题之一,肯定索超武艺的认为索超因为之前的箭疮未愈,发挥失常,所以短短十合即显出劣势。贬低索超武艺的认为索超斗关胜不到十合即“斧怯”,武艺在八骠中有垫底的趋势,甚至不如一些地煞武将。

笔者认为,《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武艺,是分几个档次的,从马战来说,卢俊义排在第一档,五虎将第二档,八骠骑第三档,小彪将第四档。各档之间的差距其实有一定标准,而二、三档之间,要出现分高下的趋势,一般都在四五十合左右,具体可参见清风山秦明、花荣之战;桃花山呼延灼、杨志之战;东平府董平、徐宁之战等战例,索超作为八骠骑第四名,如果在正常情况下,和关胜斗不到十合即呈败象是不合常理的,因此笔者更倾向于评林本的描写。

六、曾涂的死法?

评林本:次日,曾涂领兵飞出阵前。宋江见了,令吕方、郭盛直取曾涂,斗上三十合,曾涂用枪只一拨,却被两条豹尾绞住朱缨,夺扯不开。花荣看见,拈弓搭箭,射中曾涂左臂,翻身落马,死于马下。

容本:小李广花荣在阵中看见,恐怕输了两个,便纵马出来,左手拈起雕弓,右手急取鈚箭,搭上箭,拽满弓,望着曾涂射来。这曾涂却好掣出枪来,那两枝戟兀自搅做一团。说时迟,那时疾,曾涂掣枪,便望吕方项根搠来。花荣箭早先到,正中曾涂左臂,翻身落马,头盔倒卓,两脚蹬空。吕方、郭盛双戟并施,曾涂死于非命。

笔者按:曾头市曾家长子曾涂斗吕方、郭盛一战可以算是水浒前七十回中颇为精彩的马战之一,曾涂武艺高强,从繁本中的描写来看,如果当时没有花荣相助,恐怕吕方、郭盛二人将会落败,且有性命之忧。评林本中曾涂是在与吕方、郭盛交战时,被花荣射中左臂,落马而死,而容本中曾涂被花荣射落马后被吕方、郭盛趁机杀死。按照常理来讲,曾涂被射中左臂,并不是致命位置,即使落马也不至于死亡,而被吕方、郭盛趁机杀死就合理多了,评林本为了节省成本,对原文进行了大量删减,甚至连一些关键信息也删掉了,因此造成此处不合逻辑情况的出现。

七、董平是否杀程太守全家?

刘兴我本:董平在先,宋江军马在后,卷旂旙到城下。董平大叫:“快开城门!”把门军士将火把照时,认是都监董平,便开城门。董平先入,背后宋江大驱人马,杀入城来。传令不许杀害百姓。董平迳奔府中,杀了程太守,夺他女儿。

容本:董平在前,宋江军马在后,卷起旗,都到东平城下。董平军马在前大叫:“城上快开城门!”把门军士将火把照时,认得是董都监,随即大开城门,放下吊桥。董平拍马先入,砍断铁锁。背后宋江等长驱人马,杀入城来。都到东平府里。急传将令:不许杀害百姓、放火烧人房屋。董平径奔私衙,杀了程太守一家人口,夺了这女儿。

笔者按:董平的人品长期以来一直被广大读者所诟病,认为他打故人“王定六、郁保四”,被捉后为了女人立马投降反攻东平府杀太守全家,是个不忠不义之徒,这样的评价总体上来讲是说得过去的,因此一些水浒续书如《残水浒》中,便安排了程小姐复仇毒死董平的情节,这也侧面反映了一些读者对董平的态度。而刘兴我本中董平虽然也帮助梁山反攻东平府,但是相比繁本,只杀死了程太守,并没有累及全家,残忍程度降低了许多,无形中提升了董平的人品,而这一区别,仅仅在于简繁本中的几字之差,因此笔者觉得好好下功夫研究一下简本,或许会让读者对水浒情节、人物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