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真的趁妻病危玷污了小姨子?李煜为什么误杀国家重将林仁肇?

后宫“丑闻”

大周后先嫁入了深宫,她跟李煜非常恩爱。可惜,她身体不太好,而且习惯一有病就招娘家人进宫照料。就这样,周薇跟着父兄探望姐姐来了。姐夫注意她时,周薇刚刚15岁,就像一朵娇艳欲滴的鲜花,含苞待放。马令在《南唐书·昭惠后传》中说,周薇“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想必,小姨子未必有心,但大姐夫早已属意。

《新五代史》详细交代过李煜的出身。南唐是个短命朝廷,三位君主,拢共维持了39年。严格说来,南唐属于附庸政权,先自去帝号,又不敢扩张。从第二代李璟开始,为了避免触怒强邻,只能自称国主。后主李煜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名从嘉,字重光。他24岁即位,当了15年皇帝。史书上说:“(李煜)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可是,长相奇特,也无法兑换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李煜作为儿子孝顺随和,作为国君优柔多疑,更多时候,他倒更像个李后主最舍得在诗词和女人身上下工夫。早在大周后沉疴在床时,他就开始惦记南宋诗人陆游,曾以史家笔调著成《南唐书》。北宋以后,撰写这部断代史的人多达六家,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位:胡恢、马令和陆游。清朝出版的《四库总目提要》以苛责著称,对陆游却高看一眼,称赞他十八卷本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南唐书·昭惠传》记述了周薇“替补”周蔷的内幕,那简直是一篇精彩离奇的小说。

李煜歌词背后,藏着一张怎样妩媚的笑脸:“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其实,词中这个“手提金缕鞋”、蹑手蹑脚跑出来幽会的小姑娘,正是周蔷的亲妹妹——周薇。李煜居然在老婆的眼皮底下瞒天过海,悄没声儿地跟小姨子好上了。

一句话,真相大白!周蔷的病情急转直下。她悲愤地躺在床上,不吱声,不扭头,至死也没再看李煜一眼。964年十一月,周蔷病逝,年仅29岁。南唐朝廷,隆重治丧。李煜还悲悲切切地写祭文、立墓碑,落款自称“未亡人”,“道旁多少麒麟冢,转眼无人送纸钱”。刚出完殡,南唐后宫就过起了赵匡胤哪天会杀来?赖以自保的长江天险,还不致一触即溃吧?能偷安,就是福,何必预支未来的痛苦?李煜偕周薇出双入对,他俩趣味相投,成天把作词谱曲当活儿干。每有得意之作,便招文武大臣进宫喝酒。名为饮宴,实为“新歌发布会”——国主作词,周后演唱。席间,玉指漫弹、朱唇轻启,周薇总能为李煜赢得满堂彩。

小两口玩得开心,根本不愿正视宋朝不统,南唐不独,两家隔江而治,井水河水两不犯。可惜,羽翼丰满的赵匡胤早就开始磨刀了,他志在统一天下,绝不会容忍李煜的“国中之国”。《宋史》记载了赵匡胤杀机四伏的表态,他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看来,南唐偏安一隅、苟延残喘的日子不可能太久。965年,孟昶丢了成都,后蜀政权被连根拔起——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大宋既能平灭孟昶,李煜又算老几?

大约10年之后,也就是974年,赵匡胤着手收拾南唐。陆游《南唐书·后主本纪》中说:“王师次采石矶,作浮桥成,长驱渡江,遂至金陵。每岁大江春夏暴涨,谓之黄花水。及王师至而水皆缩小,国人异之。”这可是凶兆,连老天爷都不帮李煜了,恐怕南唐灭国,日子屈指可数。

爱女性,好声色,并不妨碍男人心地善良、宅心仁厚。北宁的马令在《南唐书·后主书》中借文化名流徐铉之口,替李煜说好话:“唯以好生富民为务,常欲群臣和于朝,不欲闻人过,章疏有纠谪稍讦者,皆寝不报。”说白了,李煜希望跟大伙儿热汤热水、相安无事地过,最好不要一枝花。李煜宽厚的性格,几近妇人之仁。常言道:“慈不掌兵,善不理财。”李煜的知识结构和性格缺陷,直接影响南唐的政治格局。马令批评他:“酷好古道,而国削势弱,群臣多守常充位,不克如意。”这个毛病,在宋军围城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周薇兀自陪李煜快活,征服者已杀到了门前。“王师屯城南十里,闭门守陴,国主犹不知也。”国主被弄臣骗到这个份儿上,简直是笑话。宋军已清晰地望见了金陵垛口,城里竟然传出了丝竹管弦、划拳行令的声音——老天爷,钢刀都架到脖子上了,李煜君臣还有心思玩儿呢!

李煜总算清醒了,他还能不急?立马诛杀了皇甫继勋和徐元瑀,并重新调整人事。此后,双方展开为期一年的拉锯战。陆游在《后主本纪》中写道:“(975年夏六月)王师百道攻城,昼夜不休,城中米斗万钱,人病足弱,死者相枕籍。”李煜还是很有人缘的,南唐军民、金陵父老,极肯替他卖命。只可惜,大势所趋,一切都来不及了。所谓“天授大宋,非人谋所及”。当年十一月,金陵陷落。为南唐殉国的将士们、为后主殉道的臣僚们,纷纷倒在了李煜眼前。

李煜确实像个多愁善感的娘们儿,他性子阴柔、缠绵,眼看就曹彬耀武扬威地举行了受降仪式。李煜亲率文武,“肉袒降于军门”。马令的《后主书》记录了李煜从国主到囚徒的全过程:“煜举族冒雨乘舟,百司官属仅十艘。煜渡中江,望石城,泣下,自赋诗云:‘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真刀真枪可成霸业,哪有诗词能救国?李煜错投帝王之家,白白糟践了他这绝品文采。

小周后依旧是李煜的影子,落难时,执手相望,彼此都很温暖。她陪着浅唱低吟的丈夫,一路颠簸,赶到了陌生的汴梁城。当年,她提着“金缕鞋”幽会情郎的时候,她趁一轮明月,点燃“帐里香”的时候,她怀抱琵琶,哼唱后主新词的时候……几曾想过背井离乡、阶下为囚呢?女人往往比男性更柔韧,能享千种福,也能受万般罪。

悲惨的女俘

976年,元宵节刚过,李煜含着凄凉的泪水,率领臣子、眷属,身着素服,跪在了汴梁城明德楼下。赵匡胤姿态很高,没有大开杀戒,而是给了李煜一个违命侯的虚职,养起来了事。倘若赵匡胤不死那么早,倘若李煜不赵光义不那么色胆包天……太平日子,也就勉强挨过去了。偏偏历史不能这样假设,原因很简单,被罢黜的君主,只有一条路可走——死亡!不是自杀,就是被敌人用各式各样的软刀子干掉。

976年深冬,赵匡胤在“烛光斧影”中蹊跷地死去,究竟是暴病而亡,还是蓄意谋杀,至今仍是无头悬案。嫌疑最大的,就是赵光义。江山易主,朝廷改元为太平兴国。李煜夫妇也沾了点儿喜气,一个晋封为陇西郡公,一个做了郑国夫人。

978年正月十五雪打灯。按规矩,小周后必须随朝廷命妇进宫拜贺。可想不到的是,唯独她被莫名其妙地滞留后宫,夜不归宿,这就不合规矩了。李煜心急如焚地探听消息。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拖下去,小周后还被囚在宫里。黑暗的阴云笼罩在李煜头上,他几乎嗅到了不祥的气息。半月之后,一乘轿子把形容憔悴的小周后抬了回来。女人头也不抬,径自跑进卧室,扎在床上放声大哭……

李煜呆若木鸡般地站在旁边,羞愧、悲愤、恼怒……可是,一个亡国之君三千里地山河都丢了,睡枕边的女人还有什么安全、体面可言呢?

尘归尘,土归土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男人忍受痛苦,认为那是应得的刑罚;女人接受痛苦,认为那是自然的遗产。”对眼前这场灾难,李煜心里有数。高深的佛学造诣指引他,一切皆是因果。如今忍受的刑罚,正是替当初的罪孽埋单。他想得开,小周后却做不到。这个可怜的女人,惊恐地蜷缩在赵光义的阴影下。皇帝什么时候叫,她就得什么时候到。如此秽行,哪还像个人?不过是一副推来搡去的泄欲工具。这样猪狗不如地活着,该怎样面对相依为命的丈夫?怎样打发一朝一夕,一分一秒?小周后茫然无措,甚至有几分悔恨,当初自己“手提金缕鞋”,找错了情郎。

写了那首传世之作——《虞美人》,这也是他今生的绝唱: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简要内容:江南出才子,苏杭多丽人。命运,把词人李煜和美女周薇推到了一起,这对天生的浪漫派,演绎出金陵屋檐下万人争颂的风流故事。周薇原以为,倒在多情君主的怀里,足以托付一辈子,殊不知,从她委身李煜那天起,就被推进了灾难的漩涡……

小周后一字一句读丈夫的词作,双唇微微翕动,两眼泪光盈盈。写得真好!可惜,弦断有谁听?周围都是宋家皇帝的眼目和爪牙,还是别拿出来弹唱了吧。想不到,李煜的情绪反常,极为激动,他指着小周后的鼻子,命她立刻就唱。小周后见丈夫红了眼,只好依从。

其实,此前一件小事儿,早把李煜推上了断头台。南唐灭国之后,原来的宫女——庆奴流落民间,给一名宋军将领当了侍妾。庆奴不忘旧主,四处打听其下落。李煜动情地回信说:“此中日久,只以眼泪洗面。”本来是叙旧闲谈,却被赵光义上纲上线。他认为李煜包藏灭国之恨,留之无益。或许,横在两个男人中间的小周后,无形中加剧了这种妒火与仇恨。

李煜夫妇的饮食起居,处在严密的监视之下,他们的太监的督促下,李煜无可奈何地喝了下去。有人说,所谓牵机药就是中药马钱子,这种东西足以破坏中枢神经系统。李煜喝完毒酒,药性随即发作,他四肢抽搐,嘴眼歪斜,头和脚死死地勾在一起……他清楚,死期到了。最割舍不下的,还是当年“手提金缕鞋”的那个漂亮女子。李煜眼泪汪汪,死在了惊恐万状的小周后怀里。可怜,一代词宗,竟以狰狞的表情,离开了这个爱恨情仇的世界。

在送葬队伍里,小周后披麻戴孝,泪流满面。那个最爱她的人,已经走了。对李煜来说,死,是一种解脱,从此逃离苦海,结束屈辱。只是未亡人还得延续尘世间的种种孽缘。小周后,像一缕憔悴、美丽的孤魂,漫无目的地游荡在汴梁街头。灯红酒绿,轻歌曼舞,一切快活都是别人的,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烟雨江南,意中情人,都曾给过她短暂的幸福,然而大梦一醒,她竟是悲凉的看客、屈辱的过客。没有确切记载小周后和赵光义究竟后事如何,只知道,李煜遇害那一年,小周后也追随其后,香销玉殒了。屈指算来,她刚刚28岁,还正年轻呢。

词人走了,佳人也走了。那些平平仄仄、悠扬哀婉的歌声还在: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常恨水长东。

人间,天上,袅袅回荡着他们当年的曲调……

公元964年除夕,后蜀帝国皇帝孟昶心情大好,亲笔在钉于屋门两侧用于驱鬼避邪的桃木板上题下了两句吉祥话: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通常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文采飞扬的孟昶自然就是春联的“专利持有人”。

蜀道险远,所以蜀地天然与中原相区隔,内外沟通殊为不便。也正因如此,一遇分裂乱世,蜀中便会有独立政权产生,自古就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的说法。唐末,“起自贼寇”的军阀王建割据两川三峡之地,建立了蜀国,史称“前蜀”。由于中原战乱不已,很多士人名族逃入四川避难,为王建所用,经营着“沃地千里”的前蜀很快成为一个强国。但王建死后,他的继承人王衍是个无心理政的“文艺青年”,终日只沉溺在游山玩水、唐朝廷封为蜀王的孟知祥在公元934年趁后唐内部皇位争夺之机自立大蜀帝国,史称“后蜀”。孟知祥称帝没几个月就病故,他十六岁的儿子孟昶继位。

孟昶初登帝位时,立志吸取前蜀败亡的教训,整顿吏治、举贤任能、廉俭持国、励精图治,使后蜀很快走向繁荣富裕,颇显出了一位少年新帝的英明,深得蜀中民心。公元941年,孟昶手书《颁令箴》颁行全国,以告诫诸郡县的官吏。此文一出广为流传,国民争相传颂。多年以后,宋太宗从中摘录出四句作为大宋的官场箴规: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十六个字就是《戒石铭》。自宋开始,每个府州县的衙门都要立戒石于大堂前,戒石朝南的一面刻有“公生明”三字,向北的一面便刻着这四句,衙中长官坐堂理事,从坐北朝南的大堂里一抬眼就能看见,以提醒其秉公办事,为民着想。

孟昶在四川当皇帝的三十一年间,中原正乱成一团,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直至大宋,政权不断更迭,加之契丹蛮族不时侵扰,女诗人。其宫词的特点是用语浓艳,所描写的宫中生活场景极为丰富。这些作品对后人启发很大,所以后世关于这位美人与孟昶在宫中那些奢华淫艳生活的描写往往不厌其详,添油加醋。

不过,花蕊夫人最著名的一首作品并非宫词,而是在孟昶死后完成的。公元964年末,大宋以五六万的兵力向后蜀发动进攻,而只顾与花蕊夫人夜夜逍遥的孟昶胡乱任用一干无能将领,空有高山险关却根本无力阻挡宋兵的长驱直入。宋军很快攻至后蜀首都成都,城中十四万守军竟不战而降。孟昶在国破之时曾经叹道:“我父子以丰衣足食养士四十年,一旦遇敌,竟不能东向发一矢!”自大宋出兵之日算起,只六十六天,后蜀即告灭亡。孟昶入汴梁被封为秦国公,七天后暴疾而死(一般认为实是被宋太祖毒死)。

孟昶死后,宋太祖召见花蕊夫人并命其侍宴,因知其能诗,席间便要她来上一首。花蕊夫人随口成诵,就有了这首《国亡》诗: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此诗道出了深切的亡国之痛,却又丝毫没有表现出对征服者的仇恨,甚至连敌意都没有,一句“妾在深宫哪得知”也可以摆脱对女色亡国的指摘。这首诗不光能证明花蕊夫人的文学才华,更能证明她的精明通透。宋太祖大悦并深深为之所动,这位美人于是又成为了另一座深宫里的宠妃。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赵匡胤在开封登基建立大宋帝国的第二年,也即公元961年,南唐帝国的皇帝李璟死了,他生前指定的皇位继承人——他的儿子李从嘉在金陵(即南京)继位。

李从嘉继位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李璟最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是自己的弟弟李景遂,但这位“皇太弟”志不在此,主动辞去了皇储之位,于是,李璟又立长子李弘冀为太子。李从嘉是第六子,本来跟皇位沾不上边,但由于前面几个哥哥相继早亡,他成了实际上的次子,也就成了李弘冀猜忌的对象。根本不愿参与政事的李从嘉虽然完全无意与兄长争位,但问题在于他的相貌无法让人对他放心,因为他生就了一副标准的“帝王之相”。

李弘冀既是长子,又建有战功,而且已经成为了皇太子,却十分猜忌一心向往隐士生活的、生着龅牙和早期白内障的弟弟,这样荒唐无趣的局面跟医学不发达、对人体器官畸变缺乏科学认识有很大关系,而危机还不止于此。李大哥的强横作风和对权力过度的渴求终于也引起了老爹的不满,这位皇帝老爹就又开始重提“皇太弟”这件事。李大哥当然很不爽,他不但是野心家,而且是行动派,是个敢于出手的人,毅然决然地毒死了自己的叔叔,想以此绝除后患。不想这一来彻底激怒了老爹,于是这位皇太子很快也莫名其妙地“暴卒”了。

李弘冀死后,李璟欲立李从嘉为太子,却又有大臣出来反对,说李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即信佛),非人主才”。李璟这时候已经没有了耐心,一怒之下把反对的大臣贬职流放,立李从嘉为太子监国(相当于常务副元首或代理皇帝)。之后没几个月,李璟病故。

25岁的李从嘉即位后改名为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本来就对治理国家毫无兴趣的他,又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场皇位争夺,厌倦更甚,加上南唐自三年前在后周帝国的大举攻击下就已经上表称藩,江北土地尽行割让,此时与更加强大的宋帝国为邻,亡国压力无时不在,这个皇帝当得显然很不愉快。

对李煜来说,当皇帝唯一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心爱的女人成为皇后。他的妻子周娥皇(大周后)是一位风华绝代的才情女子,精通诗词、音律、歌舞、美容、服装设计等各种上流社会最高雅时兴的东西,两人如胶似漆,恩爱无比。李煜当了皇帝以后,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用来营建奢华浪漫的后宫生活,作为一个天才艺术家,一个“千古词帝”,他此时的词作写的也全是香闺韵事、儿女柔情。

非常不幸的是,19岁嫁给李煜的大周后只做了三年皇后,竟然在29岁就突然病故。李煜小周后”。小周后比姐姐小14岁,大周后死时她最多不过15岁,果真是当时就私通的话,李煜的行为就属于诱奸未成年少女,而且是在妻子病重之时,以现在的标准来看,确实很过分,简直毫无人性。但考虑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尤其以皇帝的身份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即使不去跟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荒淫皇帝相比,就一般情况而论,李煜在帝王中也算是很专情的了。当然,再专情也还是沉迷女色,这个是无论如何推不掉的。

由于有了与大小周后的感情生活,李后主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名句名篇。不过,另有一项遗祸千年、名声极差的重大恶习也跟李煜有关,这就是女子缠足。根据通行的看法,李煜的后宫嫔妃中有一个据说是来自西域(或为混血)的妖艳女子,叫做窅娘,此女为讨得李煜欢心,发明了一种与现代芭蕾有共通之处的舞蹈,其重要特点是以白帛把脚缠到尖细如弓。李煜观罢此舞深感震撼和迷恋,为窅娘亲解足上白帛以爱抚其足。皇帝这种举动令后宫轰动,所有人都大受启发,自此人人缠足,后来竟发展成最变态的一项民俗。

以上种种都无关朝政,作为一个皇帝,李煜实在没做过什么对国家有益的事。他做过的一件真正与国家存亡直接相关的重大决定就是中了大宋的反间之计,误杀国家重将林仁肇。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最深切的痛苦催生了最感人的作品,却也把李煜推向了人生的终点。他在这首词中所表达的对故国的怀念,令赵光义勃然大怒,下令将其毒死。不久,小周后也自杀身亡,年29岁,与姐姐大周后同寿。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原文】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门前的珠帘,任凭它慵懒地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注释

词语注释

①藓侵阶:苔藓上阶,表明很少有人来。

②一任:任凭。吴本、吕本、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作“一行”。《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一片”。粟本《二主词》、《历代诗余》、《全唐诗》作“桁(héng)”。一桁:一列,一挂。如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燕子嗔重一桁帘。”

③终日谁来:整天没有人来。

④金锁:即铁锁,用三国时吴国用铁锁封江对抗晋军事。或以为“金锁”即“金琐”,指南唐旧日宫殿。也有人把“金锁”解为金线串制的铠甲,代表南唐对宋兵的抵抗。众说皆可通。锁:萧本、晨本《二主词》作“琐”。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金剑”。《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金敛”。《古今词统》并注:“敛,一作剑。”按:作敛不可解,盖承“金剑”而误。

⑤已:《草堂诗余续集》、《古今词统》作“玉”。《古今词统》并注:“玉,一作已。

⑥”蒿莱:蒿莱,借指野草、杂草,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淹没野草之中,以此象征消沉,衰落。

⑦净: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吕本、侯本、萧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续集》、《词综》、《全唐诗》俱作“静”。

⑧秦淮:即秦淮河。是长江下游流经今南京市区的一条支流。据说是秦始皇为疏通淮水而开凿的,故名秦淮。秦淮一直是南京的胜地,南唐时期两岸有舞馆歌楼,河中有画舫游船。

【作品鉴赏】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诗词上片起句“往事只堪哀”,表现出眼前景物而写孤苦的凄凉心境

起句“往事只堪哀”,将全篇基调定出,并凝结到一个“哀”字上。这“哀”是如此深重,以至于“对景难排”。本来“对景难排”就在说无人可以倾诉,只好独自面对景物,希望能作排遣,在诉说哀痛深重的同时,已有孤独之意。由此拈出“难”,是说孤苦之深,面对景物也无法排遣。更接以“秋风庭院藓侵阶”,用苔藓满地写无人造访,用庭院秋风写空旷凄凉,景色已然寂寞,孤苦唯见深重。这样便将人的孤独写得很具体,很形象,那内心的哀伤,非但是“难排”,“对景”更是徒然增痛而已。时当秋天,是枯索萧瑟之季;身在庭院,有高墙围困之难。而在这小院中,秋风吹过,树叶黄落,唯一的绿色就是蔓延生长的苔藓,那层暗绿一直爬到了进入堂室的台阶上,看着令人心酸。

刘禹锡的《陋室铭》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名句,表现高逸脱俗的文人雅趣。这里写苔藓,是说生活的孤寂,在寒瑟的秋天虽然有这一点绿色,却是长年没有人行走的痕迹,尤增悲哀。于是作者“一任珠帘闲不卷”,既然“终日”都无人来。“一桁”写索性,不是痛快的豪放,而是无奈的放弃。“闲”写门帘长垂的状态,实指自己百无聊赖的生活处境,既不是“一帘风月闲”(《长相思》)的悠闲,也不是“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菩萨蛮》)的闲散。上片就眼前景物而写孤苦的凄凉心境。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下片转折而起,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悲悼国家破灭、身陷为虏的遭遇

下片转折而起,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悲悼国家破灭、身陷为虏的遭遇。想当年,身为君主,群臣俯首,宫娥簇拥,有过颐指气使的威严,有过春花雪月的风流,而所有的繁华与富贵都一起随着金陵的陷落而烟消云散,化为了乌有。此时徘徊庭院,往事无限,看秋夜天高,秋月澄明,那金陵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却不再是往日的气象。南唐已破灭,君主成囚虏,秋月还是那轮秋月,只是“空照秦淮”而已。这里的“玉楼瑶殿影”,可以分作两层理解。第一层是指秦淮河边的旧时宫苑,映照在月光下,投影在河水中,却是有楼影而无人影,重在一个“照”字。第二层是指神话传说中的月宫,华丽壮观却虚无缥缈,就像此刻记忆中的故国宫苑,重在一个“空”。就第一层讲,作者是凭着想象回到旧地,就第二层讲,则作者是在当地望月而遥寄哀思。这两层意思就将一人而两地的情思通过一轮秋月糅合到一起,“空照”不仅在秦淮的楼阁,也在汴京的人一心。“空照”的感受中有无尽的心酸与哀苦。

这首词写当前的孤寂,与往日的繁华相对,不过不是直接道出,而是借景抒情。上片景色“秋风庭院藓侵阶”,写得寒瑟凄惨;下片景色“晚凉天净月华开”,虽然清冷,却是一片澄明。这两处景色,一明一暗,又一在白日,一在夜晚,就构成了双重的联系。在格调上是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在时间上则是日以继夜的相承。因此,“对景难排”不仅是说眼前景,而且是指所有的景物,无论四季,无论日夜,都不能为孤苦的作者排遣悲哀,不说“往事只堪哀”,用其他的话也是无法表达出悲哀的。

【名家点评】

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卷上:此在汴京念秣陵事作,读不忍霓。

陈廷焯《大雅集》卷一:起五字极凄婉,而来势妙,极突兀。陈廷焯《云韶集》卷一:起五字凄婉,却来得突兀,故妙。凄恻之词而笔力精健,古今词人谁不低首。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藓阶帘静,凄寂等于长门,“金锁”二句有铁锁沉江,王气黯然之慨。回首秦淮,宜其凄咽。唐人《浪淘沙》,本七言断句,至后主始制二段,每段尚存七言诗二句,盖因旧曲名而别创新声也。原注谓此词昔已散佚,乃白池州夏氏家藏传播者。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他自迁宋都后,自然是事事不得自由。他看不见江南的人物风景,他也挽不回过去的青春。仅仅有自由的梦魂,时时去萦绕他的故国。他的词说:“往事只堪哀(略)”,“无言独上西楼(略)”。可想见他孤独的悲哀。李易安所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生活,也正是他的写照。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念秣陵。上片,白昼凄清状况,哀思弥切。起两句,总括全篇。“秋风”一句,补实上句难排之景。秋风袅袅,苔藓满阶,想见荒凉无人之情,与当年“春殿嫔娥鱼贯列”之盛较之,真有天渊之别。“一桁”两句,极致孤独之哀。后主人汴以后之生活,于此可见。换头,自叹当年之意气都已销尽。“晚凉”一句,点月出。“想得”两句,因月生感,怅望无极。月影空照秦淮,画出失国后惨淡景象。

詹安泰《李璟李煜词》:这是李煜抒写入宋后怀念南唐的一种哀痛的心情。前后段都先以无比怨愤的声调冲激而出,然后通过具体的生活现象和内心活动来表达当时十分难堪的情况。前段写风景撩人,而珠帘不卷,无谁告语,是日间生活的难堪。后段写天清月白,想起秦淮河畔的楼殿,只有影儿投入河里,一切繁华旧事,都成空花,是夜间生活的难堪。日夜并举,用突出的形象,作高度的概括。

作者介绍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本 名

李煜

别 称

南唐后主,李后主,词帝

字 号

字重光

号钟隐、莲峰居士

所处时代

五代十国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时间

937年7月7日(旧历)

去世时间

978年7月7日(旧历)

主要作品

《南唐二主词》

主要成就

诗词、书法

在位时间

961年—975年

在位年数

15年

籍 贯

彭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