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战场神器惨遭中国士兵嫌弃,晋造武器为何能成为抗战主力军

火炮以其强大的破坏力和巨大的震慑力,自问世以来被各国军队都视为“战争之神”。抗战初期,中国军队曾不惜斥巨资从德国进口sFH18式150mm和LeFH18式105mm口径榴弹炮,然而尴尬的是这些横扫欧洲的战场大杀器不仅没能在中国一展身手,反而被大量遗弃在战场上。

这倒不是中国军队无能,也不是希特勒用次品骗我们,而是德国人根本就没考虑过中国竟然能有如此之烂的公路。民国时国内基础设施几乎为零,重型火炮的行军本就困难,一旦牵引车出现问题,骡马又无法挽拽,战士们含着泪将其推入江中或是眼看着被日军炮火摧毁。

中国虽然有沈阳、金陵、汉阳、巩县等著名兵工厂,但由于日军的侵略等种种原因,最受中国军队欢迎的却是太原兵工厂生产的各式“晋造火炮”,直到开国大典和朝鲜战场上,晋造火炮仍是出镜率最高的重型武器。

为了应对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晋军经常要向日本高价购买军火。精明的山西人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商业才能,请来了汉阳兵工厂总办刘庆恩,开办了太原兵工厂的前身“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

中国当时一穷二白,军阀们想建兵工厂首要的问题不是技术,而是“钞票”。在搞钱的问题上,奉系军阀给大家做了个示范。张大帅没有直接建兵工厂,而是先开银行,用东北的大豆等农产品做储备发行奉票。兵工厂缺钱了就开动印刷机,多印出来的钱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给老百姓。

山西也是有样学样,先是成立铜元局、官钱局,随后又升级为山西省银行。当全省的金融逐步被官僚资本垄断后,晋军就可以通过无限地剥削百姓,然后用钞票堆出一个现代化的兵工厂。

虽然是用盘剥百姓的方式筹钱,但欣慰的是太原兵工厂还是在武器改良上花了不少心思。晋造13式火炮是中国军队抗战时装备的主要型号。该炮是日军大正6年式75mm火炮的仿制品,当时沈阳和汉阳兵工厂都有仿制,唯有晋造水平最高。

晋造13式火炮射程比日军原版多了1000米,最高可达到7000米,而且射击精度高、拆卸方便。牵引只需两匹骡马,分解后可由6匹马或13个战士背负行军。

由于深受广大官兵喜爱,晋造13式火炮产量非常大。从1923年到1930年,总共600多门火炮装备部队。因为晋造13式火炮,太原兵工厂的发展也到达了顶峰,成为与沈阳、汉阳齐名的三大兵工厂。

除了晋造13式火炮外,抗战期间太原兵工厂还设计、生产过14式75mm野炮、16式105mm山炮、17式75mm山炮、18式88mm野炮,甚至还从德国花高价购买图纸,造出了堪称战场杀器的150mm榴弹炮。不过由于炮管大部分需要从国外进口,太原兵工厂最出名的还是便宜、实用的75和82mm迫击炮。

在民国众多兵工厂中,太原兵工厂算是一朵奇葩。它为晋军源源不断地输送各式火炮,然而晋军的火力越猛败仗越多,反而是八路军通过缴获的几门晋造火炮不断创造奇迹。

1838年,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成立时仅有的12门火炮全部来自太原兵工厂,其中四门是从晋军手中缴获,另外八门则是晋军在抗战中丢入河中,八路军想办法打捞上来的。

​抗战胜利后,太原兵工厂又通过仿制日军九四式75mm山炮,造出了民36式山炮。民36式射程高达8000米,比国内其他兵工厂的同类产品性能更可靠,并增加了高低、方向射界。

由于性能优异,晋军一口气造了191门,然后解放军拿着晋军的民36和缴获的日军九四式从国内一直打到朝鲜。值得一提的是,开国大典上,民36式还是出镜率最高的火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