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老照片 北京社会生活实况

清朝民国交替之际,英国人库珀(William Boyd Cooper)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收藏了一些反应北京社会生活真实状况的老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厚重的历史信息,值得我们珍视。

清末民初的乞丐,还是盲人,他的腿上似乎生了皮肤病。

北京东单牌楼。

从这张东单牌楼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路上有自行车,有人力车,有外国人经过,还有男子仍然保留着长辫子。照片右侧中上部似乎是一个路灯。此处附近发生过一个历史大事件,1900年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清军击毙。

正阳门箭楼。

正阳门(又称前门)箭楼位于前门大街北端,北京城中轴线天安门南端的重要建筑之一,当时已经是人来人往很热闹了。箭楼四阔七间,宽62米,高24米,为防御式军事建筑,东、南、西三面开箭窗94个,供对外射箭用。

沿北京城墙行走的毛驴运输队。

在现代交通工具普及以前,北京100万左右的居民所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是通过毛驴、骆驼等畜力一点点运进来的。这样的运输队也是晚清民国老北京的一道风景,很多摄影师都拍摄过。

正阳门火车站迎接贵宾的场景。

民国初年,正阳门火车站迎接贵宾的场景。我们看到军队肃立敬礼,普通人脱帽致敬,这位贵宾应该是军队将领或者政府要员。正阳门车站位于正阳门箭楼东侧,临近东交民巷,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

天坛祈年殿。

天坛祈年殿荒草萋萋,已经没有了皇家气象。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辛亥革命爆发后,民国政府宣布废除祭天祀典,并于1918年改天坛为公园。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至清末,祭天典礼绵延约五千年。

行进中的民国士兵。

北京街头行进中的民国士兵,军容看上去还不错。当时主政的袁世凯,不断扩大北洋军队规模,到1916年初,北洋政府控制的总兵力达120万人,其中一半以上为北洋嫡系部队。袁世凯指挥这支军队镇压了“二次革命”和白朗起义,后在反袁称帝的护国战争中失败。

路上的老人和孩子。

宣统帝溥仪在袁世凯操弄下退位,使北京免于战乱,百姓的生活秩序基本上正常进行。此后数年,北京的政治面貌大为改观,百姓的物质生活条件也有缓慢提升。

正在劳作的男子。

在街头嬉闹的男子。

进入民国,北京这个古老的都城慢慢接受着现代生活方式,电灯、自来水、马路、排水系统等逐渐建立完善起来。

参考资料:西德尼·甘博《北京的社会调查》,朱英《论清末民初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演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