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的治国人才,被埋没了一身才华,晚年抑郁而终

中国历史上存在很多生不逢时的英雄人物,或是文才,或是武将,说他们生不逢时,是因为如果他们能早一点出生,就能遇到圣君明主,如果他们能晚一点出生,就能生在乱世建功立业,可惜命运弄人,空有一身才华,却偏偏生在了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年代,他们出生的年代,君主昏庸无才,虽有一大批能人贤士,却都不能得到重用,有的因为志向不能实现,最后郁郁而终,有的因为看破世事,隐居山林,不管这些人最后是什么结局,都是这个时代的不幸,而贾谊,就是这样的人之一。

既不是被小人诬陷含恨而终,也不是因为世事难料未能入朝为官,同时期的李广,武功高强、年轻有为,最后上了战场一路斩将杀敌、收复领土、建立功勋,虽然最后不能封侯,李广含恨,因绝望而自刎,贾谊更惨,一生就在很低的官职上没有晋升不说,还经常被贬,当时的皇帝汉文帝已经无能到了一定地步,甚至都不能给他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和机会,他仕途坎坷,虽有一腔热血、满腹经纶,无奈当时的皇帝平庸至极,当时的汉朝早就不再有刘邦在位的那个时期的光景了,自吕后及外戚死掉之后,汉朝只缺一个刘姓的皇帝,不缺大臣,贾谊生在这样一个游荡在动荡和安定边缘的朝代,命运似乎早就已经注定了。

贾谊年少的时候博览群书,名扬天下,天下无数的名人雅士都常常邀请他到门下坐客,并且十分欣赏他,以能和贾谊谈论一番为荣。吕后死了之后,天下大乱,汉文帝刘恒继位,刘恒是刘邦和吕后的儿子,历史记载,刘恒曾经见到母亲吕雉残忍地对待父亲刘邦的姬妾,甚至会将其做成人彘,因此变得十分怯懦,刘恒可以说是被迫登上了皇位,后来他听说李斯的一位学生颇负盛名,于是把他征召到朝廷来做官,而这位李斯的学生,正是曾经将贾谊招至门下的一位老先生,老先生很真诚,没想着自己做官,先想着自己的好学生。

虽然他年纪很小,学问却最高,很多前辈都对他十分赏识,在政治经济方面提出了很多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这些意见和建议有很多都是针对当下非常紧急的一些情况提出的,还有一部分是为了能让国家长久稳定发展而提出的,其实刘恒不算是昏君,他能明事理辩是非,他一开始的时候也非常器重贾谊,年纪不过二十岁的少年天才提出如此之多远见卓识,若给了他施展自己能力的平台和机会,将来必定会有一番大作为,但是无奈朝局压制,刘恒做皇帝也是被臣子推上去的,臣子自然会对这个自己推上皇位的皇帝指手画脚,刘恒天性怯懦,着实不敢为了一个贾谊得罪朝中功高盖主又傲慢跋扈的老臣们,于是在大臣们的压制之下,刘恒迫于压力,不舍得但是不得已将贾谊贬到了遥远的地方,做了异姓王的太傅,这里气候潮湿,加上贾谊抑郁难平,到了长沙没多久就开始生病,后来身体也一直不好。

但是最让他惊心的还不是自己无处施展才华,而是有一天晚上,在当时被视为不详征兆的一只猫头鹰落在了他的窗前,贾谊心如死灰,在悲惨死去的自我恐吓之中难以挣脱,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大概老天也觉得这样一个天才死了太可惜,于是后来,贾谊又被召回了长安。贾谊满怀欣喜地入朝觐见,一位汉文帝即将重用自己,却在见到皇帝之后再一次心灰意冷,当时的汉文帝疑心变得非常重,担心有人要害自己,于是把贾谊找回来询问鬼神之事,贾谊没办法,只得配合汉文帝讲下去,却没有想到一晚上汉文帝都没有谈及政事,后来的诗人们也经常借着这件事怀古伤今,李商隐曾经作诗云,“可怜夜半虚前席”,王勃也曾经在登上滕王阁的时候感慨,贾谊在长沙,真的十分委屈他,都是一方面替贾谊打抱不平,另一方面感慨自己生不逢时。

刘恒继位的时候,汉朝才刚刚建立不过三十年,他之所以能坐稳皇帝的宝座,很大程度上都是仰仗着开国之时局势稳定,加上很多开国大臣都在做国家的栋梁,为国家出生入死,贾谊生来高傲,不愿意和抱团的老臣们为伍,他颇具侠士风范,希望能够以一己之力帮助汉文帝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利,可是老臣们的根基稳固、权势又非常大,贾谊的对抗,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最后被大臣们排挤,落得个被贬的下场,如果贾谊生在战火乱世,或者是安定盛世,都能大有一番作为,可惜生不逢时,生在了这个平庸的朝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