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联四大分类,一春二寿三喜四挽,其代表联堪称千古绝对!

对联,是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对联是指写在纸、布上或刻在 竹子、 木头、 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讲究对仗工整, 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形式。对联相传最早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对联因所用时间、场合不同,大致有四大分类。分别是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给老人祝寿时的对联叫做寿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最著名的对联代表是王安石的《元日》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表示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寿联是汉族民间祝寿的对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内容以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为上乘。所以撰拟寿联,必须认清对象,立定主旨,选用恰当的词句,注意流畅的气势。对人则恰如其分,对事对物则描譬生动,不务虚华,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其中,广为流传的一句是“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松”。

喜联也是属于对联的一种,一般指用于喜庆婚嫁时贴挂的楹联,称作喜联。悬挂或粘贴在壁间 、柱上 、门两旁的联语。最出名的一句便是,上联:日丽风和门庭有喜,下联:月圆花好家室咸宜。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它是对死人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有其社会性,也有其时代的代表性。 挽联要有真实性、不能把挽联写成通用联,挽联即是办理丧事或祭祀先人时所要用到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的作用是哀悼逝去之人,表达对逝去之人的一种敬意与怀念等。正如灵堂通用的一句对联:“良操美德千秋在,高风亮节万古存”。

对于古代中的千古一对对联,你还知道哪些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