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方升秦扫六合的基石

贾谊在《过秦论》中有一句“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表明秦始皇统一天下,与六世基业有很大关系。而秦国的崛起,是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开始的。那商鞅又是什么人呢?我们先来看商鞅到底叫什么!

卫鞅、公孙鞅、商鞅、商君都是他的称呼,我们知道他是卫国后裔,姬姓,名鞅。但他不叫姬鞅。在先秦,姓和氏是分开来的。男子称氏以区尊卑,女子称姓以别婚姻。国君的儿子称公子,公子的后代称公孙,固曰公孙鞅或是卫鞅。后因有功于秦被而被封在商邑,于是称商君或商鞅。(以封地为氏)

从卫鞅到商鞅

《史记》记载,卫鞅“少好刑名之学”,年轻的时候,在魏相国公叔痤家中做事。自赵、魏、韩三家分晋后,魏国是第一个通过变法而强大的国家。魏国第一代领导人魏文侯重用:吴起、乐羊、李悝、西门豹、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魏成、翟璜、任座、李克等人。使魏国成为江湖上的带头大哥。但后继的魏王对人才已没有了当初的热忱。比如现在的相国公叔痤,只是因为有好的出身而已。公叔痤早知卫鞅有大才,便把他雪藏在自己家中。直到自己病重,魏王前来探望问计时,才向魏王举荐,“我的家臣中庶子(大夫家中掌事者)公孙鞅,虽然年少,但有奇才,愿大王举国而听之。”魏王默然。公叔痤又建议,大王若不用那就杀了他吧!魏王答应了。心里在想,我对你客气了一下,你却让我对一个毛头小子举国而听之,看来相国是病入膏肓了!等魏王走后。公叔痤叫来卫鞅。把刚才和魏王的对话说与卫鞅听,要他赶快逃命。卫鞅说既然大王不听你的计策任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来杀了我呢!卫鞅并没有离开魏国,也没有杀身之祸。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颁发招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公孙鞅闻令,离魏入秦。因景监求见秦孝公。卫鞅先以帝道,再以王道,又以霸道。三次面见秦君,最终让秦君对卫鞅有了兴趣。第四次又以强国之术,使秦君大悦。二人一连交谈数日。

秦孝公想任用卫鞅变法,又恐天下非议。便让卫鞅分别与老牌贵族甘龙、杜挚辩论。二人都没有准备,被卫鞅辩的哑口无言。于是当场以卫鞅为左庶长。制作刑罚,颁布法令。令每十家编成一个组,互相监督,一人犯法,十家有罪,是为连坐法。经商与懒惰之人,一律没收为奴。没收无功而被封的贵族资产。奖励农业和开荒。奖励耕战,禁止私斗,颁布依军功行赏的20等爵制。

商鞅变法从取信于民开始,具体施行的方法是徙木为信。这个成语就出自商君列传,但第一个吃螃蟹的却是吴起。而对于侵权意识,古人还没有这个概念。法令在民间执行了一年,太子犯了法。由于太子是储君,卫鞅把刑罚施行在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公孙贾身上。在脸上刻了字!秦国从此再也没有不遵守法令的人了。

公元352前年,任命卫鞅为大良造。卫鞅率变法之后的秦军围攻魏国安邑,魏国投降。商鞅回国继续变法。孝公十年,秦国迁都咸阳,卫鞅进行第二次变法: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意思是鼓励分家)。聚集村落为县,置县令、县丞。秦国划分为四十多个县,改封建制为县制。开阡陌废井田。公平赋税,按照各人所占的土地多少来平均收税。统一度量衡。而四年以后公子虔又犯了法,这次被割掉了鼻子。自此秦人国富兵强。

在马陵之战魏国大败后,卫鞅伺机伐魏。秦、魏两军相距对持。卫鞅诱骗魏军主将公子卬前来叙旧结盟,以休兵戈。在盟约完毕后俘虏公子卬,趁势大破魏军。迫使魏国割河西之地请和。魏国又把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卫鞅被封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自此孝公兑现了招贤令上“与之分土”的承诺。

商鞅在秦为相十年,因变法动了赢姓贵族的奶酪,宗室贵戚多有怨恨。孝公死后,太子继位。公子虔等告发商鞅要造反,通告官吏逮捕商鞅。商鞅逃到函谷关下,要住旅舍,旅舍的人不知他是商鞅,说“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有令:旅客如果没有证件入住,我们会受到连坐的处罚。)商鞅长叹,“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载!”(唉,真没想到制定法律的弊病,竟到了这种地步!)这也是“作法自毙”这个成语的出处。商鞅逃到了魏国,魏人因为公子卬事件,及畏惧秦国的强大。将商鞅交给了秦国。商鞅回到秦国,又奔逃到自己的封地商邑,与部署家臣发兵攻击北边的郑国,以找出路。秦国发兵攻打商鞅,在郑国的黾池擒杀了商鞅。秦惠王车裂了他的尸体,“遂灭商君之家”。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而从这件商鞅方升的铭文中可见一斑。

商鞅方升,旧名商鞅量,呈长方形,一侧有中心柄,其余三侧及底面都有铭文,通长18.7厘米,内口长12.5厘米,宽7厘米,高2.3厘米,容积202.15立方厘米。

方升刻有两组铭文,间隔一百多年,第一组铭文为公元前344年,在器侧及器柄对面刻有“十八年,齐(率)卿大夫(合文)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重泉。”铭文为铸造后所刻。这组铭文的意思是:孝公十八年,齐国派遣使团到秦国商议大事。同年十二月的乙酉日,大良造鞅监制了这件标准量器。该方升的容积为十六寸又五分之一立方寸(即一升的容量)。用于重泉这个地方。

这件方升的历史价值不仅在于它是商鞅变法的重要物证,还体现了它被使用120多年之久,更是成为了秦始皇法令的标准参照。方升的第二组铭文是秦王政二十六年的诏书,位于器物底部及第一组铭文对面。“二十六年,皇帝尽兼并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隗状)、绾(王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临。”这组铭文的意思是,秦王政26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命令丞相隗状、王绾将商鞅既定的标准推行至全国。代替列国复杂的量制,并将此诏加刻于方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