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达之战:末代阿拉伯武士对突厥帝国的胜利!

作为伊斯兰黄金时代的产物,巴格达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这座城市的建立本身,就是阿巴斯王朝重新订制伊斯兰世界秩序的标准。巴格达的繁荣,也完全仰仗哈里发权力的如日中天。但随着阿巴斯及哈里发势力的衰微,巴格达的好日子也终于到头了。哈里发的黄金之城

巴格达的起源 来自哈里发本人的巨大野心

公元8世纪,起源于两河流域的阿巴斯王朝,开始建立他们的新都--巴格达。包括数千名工程师在内的100000人,先后参与了这座城市的建设。巴格达也就此超越了君士坦丁堡,成为了当时首屈一指的繁华都市。

当时的阿巴斯王朝,统治者欧亚大陆上的众多领地。除了中心区域所在的美索不达米亚,还有包括叙利亚、巴勒斯坦和整个阿拉伯半岛在内的西亚地区。埃及与大部分北非沿海地带,是帝国的西部重镇。从伊朗腹地到呼罗珊地区,再到花剌子模、河中和锡斯坦,组成了同样广袤的东部各省。

巴格达是鼎盛时期的阿巴斯帝国中心

至于巴格达城的选址,也是为了在帝国的中心位置上设立一个分量十足的都城。城市不仅是哈里发及其家族的乐园,也是禁卫军的最大兵营和联通东西方贸易的大市场。当然,建成后的巴格达也会是汲取两河农业收入的大仓库。不仅比作为龙兴之地的库法城要更加精致,也会取代历史上的巴比伦、塞留西亚和泰西封,成为河间地的标志。最终,哈里发的巴格达将会超越罗马皇帝的君士坦丁堡,获得世界第一城市的美誉。

于是,在阿巴斯的哈里发还有足够的权势时,巴格达也几乎承载了整个伊斯兰黄金时代。多达150万的人口,曾经生活或围绕着这种城市。每年还有数以万计的商旅过客会途径此地,并对城市的规模与繁华都赞不绝口。

巴格达城曾经被阿巴斯人建设成世界的中心

但随着哈里发个人权势的降低,阿巴斯王朝的国力也进入了缓慢的下级通道。巴格达先后被数次内战波及,人口开始迅速流失。尤其当北非和东方的很多省份开始脱离控制,足够供养巨型城市的资源也就变得越来越少。

到10世纪时,哈里发自己都和全城一起沦为布韦希王朝的囊中之物。后者由坚持波斯传统的北伊朗人建立,不仅信奉什叶派伊斯兰教,更是险些恢复萨珊帝国时的拜火教信仰。

坚守波斯传统的布韦希人 险些将国教改回拜火教

一直到1055年时,新崛起的塞尔柱突厥人南下,将北伊朗人的布韦希王朝驱逐。但哈里发与巴格达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尽管塞尔柱人早期在伊朗的哈马丹建都,但还是像巴格达城派遣了自己的长官。哈里发送走了波斯人的软禁,又迎来了突厥人的监视。之后,塞尔柱人索性将宫廷和首都也搬到了巴格达,并在很多公众场合下让哈里发屈居自己的苏丹之下。但只要哈里发本人的精神影响力还在,早已微弱不堪的阿巴斯王朝就还保有一丝尚存的希望。

11世纪 巴格达与哈里发都成了塞尔柱突厥的战利品

引火烧身的复兴梦想

极盛时期的塞尔柱帝国版图

最终,恰恰是塞尔柱王朝的内部分化,让哈里哈与巴格达都看到了复兴机遇。正如所有的洲际帝国一样,各地方长官在塞尔柱中央无法维持强势后,不可避免的出现强烈的自主倾向。原本是傀儡的哈里发,倒也因祸得福的也成为了一方势力。

但与一般的地方领主不同,哈里发本身就是伊斯兰世界的最高精神权威。在自身穷困潦倒之时,他们会通过点头与钦定,向任何强大的势力去兜售自己的认可。反过来,任何其他占据至高地位的军阀,也要想方设法的要挟哈里发为自己背书。直接出兵控制巴格达,就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穆克塔菲重新控制的巴格达 依然是伊斯兰世界的精神中心

1157年,当时在位的阿里-穆克塔菲就遇到了这种难题。他是一位颇有野心的政客,希望利用塞尔柱势力的分奔离析来重建昔日的阿巴斯帝国。

两年前,他刚刚组织了两河流域的阿拉伯残余力量,将虚弱的塞尔柱苏丹驱逐出去。阿巴斯王朝也迎来了时间不长的重新独立。在当时,西部的塞尔柱势力正在应对十字军国家的联盟。东部的塞尔柱势力则要在内斗之余,应付西辽和花剌子模地方派。穆克塔菲在巴格达安稳的做了两年的独立哈里发。

位于伊朗北部的哈马丹 一直是塞尔柱人的重要自留地

但当默罕默德二世在哈马丹稳固了基本盘后,就将目光对准了巴格达城。原因也不难理解,相比西部的大军阀努尔丁和东方的竞争者马利克三世,穆克塔菲的军事力量是最为孱弱的。他没有阿巴斯人赖以建立功勋的呼罗珊军团,也没有能够担任禁卫的突厥士兵。巴格达也不是具有天险保护的强大要塞。一旦出兵占领,则拥有了两河地区的赋税大头,以及哈里发不得不签署的最高委任状。

所以,默罕默德二世在觉得已有余力时,选择发兵巴格达。他的重要盟友是控制两河北部的摩苏尔军阀臧吉,也同时派出了自己的部队。一支由30000名突厥人、波斯人、库尔德人和阿拉伯人拼凑的军队,在1月22日兵临城下。

塞尔柱军队除突厥人外还有不少波斯、阿拉伯和库尔德人

壮士断腕的抉择

哈里发用于保卫巴格达的部队数量非常有限

穆克塔菲手里的部队却非常有限,包括他依靠个人关系从南部的希拉与瓦西特征集来的阿拉伯部队。加上城里本来就不多的守军和临时动员起来的市民,总计7000多人。

1157年的巴格达之围,也就成为了一场阿拉伯势力同突厥-波斯势力间的碰撞。穆克塔菲的军事组织,几乎全部依赖日暮西山的阿拉伯传统武装。其中既有日常负责维护城市安全的民兵守备队,也有依靠部落为纽带的乡间武装。而默罕默德的大军,核心是自己与麾下领主们的内亚军事兄弟会。其次,才是附属势力的各级武装。穆克塔菲一边,几乎全部是步兵队伍。而默罕默德的军队主力是骑兵,但也不缺乏各类步兵团体。

塞尔柱人的重骑兵与弩手

让穆克塔菲觉得兵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巴格达城实在是太大了。从建城开始,巴格达的规模就一直在扩大。扩增的城市面积,给守军的兵力分配带来巨大困扰。进攻者却可以集中力量,选择对某些地方进行强攻。还可以出动几路部队,进行带有欺骗性质的佯攻。一旦城市的某处城墙失守,城里的增援部队还需要从很远的地方赶来。

即便是守军顽强抵抗,进攻方还可以通过围困的手段,让大城市陷入粮荒。已过巅峰的巴格达在当时还有30-50万居民,非常容易被饥饿所击垮。

巴格达的面积和人口 都是守军的噩梦

以上两种情况,在古代的巴比伦和后来的北京都有上演,1157年的巴格达也不可能免俗。所以,穆克塔菲必须采用非常手段来消除守军的众多劣势。他大胆的做出决定,放弃面积巨大而人口更多的西城区,将全部的防御力量都集中到易于防守的东城。

这样一来,无法防守的城墙和不能参加战斗的城市人口,都被哈里发给直接甩锅。流经城市中央的底格里斯河,则成为了守军的一道屏障。在河上的全部桥梁被拆除后,巴格达东城区就成为了哈里发的堡垒。他们还不断加固那里的城墙,并召集人员制造弩炮等技术武器。

穆克塔菲将设防区域压缩到了东城区

因此,默罕默德的塞尔柱军队抵达后,非常顺利的占领了西城区。他们直接在城里建立营地,掠夺可以找到的财产或物资,并搜集材料制造工程器械。

退守东城区的哈里发,也将武器库里的存货全部拿出来武装志愿者。他还利用自己的宗教情节,感召麾下为其努力战斗。最后,凡是在战斗中受伤的士兵,都会得到5个第纳尔金币的补贴。

困守巴格达一隅的阿巴斯军队

黄金时代的遗产

巴格达的城墙在设计之初就具有极高的水平

1157年3月4日,已经完成准备的塞尔柱军队开始进攻。他们一面从东部的城墙下手,另一方面也尝试从西城区直接度过底格里斯河。但这些努力都没有收到什么成效。

在城墙附近的交战,主要考验双方的工程技术水平。经历过阿拉伯黄金时代的巴格达,依然拥有较多的科技遗产。工程师和工兵们,用加固的城墙和城门,抵抗对方的攻城锤袭击。安放在城头的弩炮,也可以发射带有石油等燃烧物的弩矢。相比之下,塞尔柱军队在这方面的准备就不够充分。长期的内乱与军队成员的高流动性,都不利于技术队伍的保持。他们仅仅制造了并不复杂的攻城锤、云梯和少量远射武器,无法在技术上获得优势。

守军所使用的各种弩炮

3月29日,塞尔柱军队又在已经控制的西城区发难。他们的工兵在己方的火力压制帮助下,终于修复了底格里斯河上的一座桥梁。大队蓄势待发的步兵,蜂拥而上,企图迅速击垮守军的防御。

但仅仅一座桥的空间,并不能让大规模部队尽请施展。守军则调集重兵来堵住这个缺口。身披重甲的持盾步兵,很容易用密集的方阵来迎接加速冲锋的对手。双方在漫天飞舞的箭矢笼罩下,发生了激战。突厥人固然是使用复合弓的好手,但阿拉伯人同样自先知时代开始就异常重视弓箭训练。哈里发的军队还调来了弩炮,朝着河对岸的突厥人射击。塞尔柱一边的纳法敢死队,也用手里的燃烧罐摧毁了几门弩炮。最终,士气高昂的守军将塞尔柱军队赶回了西城。

传统的阿拉伯重装步兵

同一天里,围困东城的塞尔柱军队也发起了一次猛攻。但他们新造好的攻城锤,还是在撞击城门时,被守军用弩炮发射的燃烧物焚毁。攻城战就此陷入僵局,塞尔柱人开始尝试对城市进行围困。但早已完成人员精简的守军,依靠提前储存的粮食,继续与强敌对峙。塞尔柱人也不敢用筑坝的方式,截断底格里斯河。因为那样会对下游的农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将让更多城市和村庄都加入到哈里发一边。

此后,双方在经常爆发的小规模冲突中僵持到6月底。期间,塞尔柱人制造了大量云梯,准备以这种方法来体现自己的兵力优势。

投掷燃烧罐的纳法工兵

29日,不愿意继续浪费时间的默罕默德下令总攻。数千名军中的各族士兵,使用400架云梯,同时攀登巴格达的城墙。首当其冲的是地位最为低下的库尔的人,以及负责摧毁弩炮的纳法工兵。守军也几乎全部被安排到城头,与对手做最后的殊死一搏。

由于兵力优势且各处攻势同时展开,塞尔柱人终于在围攻进攻巴格达的三个多月后,登上了东城区的城墙。然而,这种即将胜利的错觉是短暂的。守军在绝望中爆发出惊人的战斗意志,给原本就士气不高的库尔德炮灰以极大震撼。加之纳法工兵制造的火灾开始在城头蔓延,反而阻碍了更多后备军攀登城头。巨大的伤亡与漫天的大火,迫使进攻者放弃了当天的成果。

用来装载燃烧物的陶罐

阿巴斯王朝的回光返照

巴格达之围的胜利 让阿巴斯王朝重新获得独立

1157年7月,参与进攻的默罕默德与臧吉,不得不分头撤军。两人在巴格达耗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让他们的对手都有了可乘之机。

首先是控制叙利亚东部的军阀努尔丁,以两人进攻哈里发为借口,开始挥师东进。原本一直活跃在对抗十字军第一线的他,趁着臧吉不再摩苏尔的大好时机,准备鸠占鹊巢。受到这个坏消息的影响,臧吉带着摩苏尔来的部队撤退。

控制叙利亚的十字军大敌 努尔丁

接着是与默罕默德二世争夺塞尔柱王位的马利克三世,已经在东部聚集了新的军队。趁着默罕默德围攻巴格达而不得的尴尬时机,偷袭拿下了北方的哈马丹。默罕默德也只能选择撤退,先去和自己的兄弟进行悬而未决的内斗。

就这样,历经三个多月的鏖战,穆克塔菲终于保住了巴格达。已是暮年的阿巴斯王朝,正是依靠这次胜利,迎来了最后的回光返照。哈里发终于摆脱了波斯或突厥来的军阀,可以在传统的两河流域维持一个独立的国家。

末代的阿巴斯王朝也哈里发迎来了短暂的复兴

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围攻战中的高昂士气,也启发了晚期的阿巴斯哈里发们。之后,无论何种出生的武装人员,在投效巴格达当局后,都要进行成为阿拉伯武士的特殊仪式。这些成分复杂的“阿拉伯武士”,就又为阿巴斯小朝廷的安危而战斗了一个世纪。

1258年,也就是巴格达之围结束后的整整101年,旭烈兀的蒙古西征军抵达巴格达城下。哈里发本人连同整座巴格达城一起,被从地图上抹去。(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