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16岁少年的绝笔诗,至今读来依旧让人落泪

看久了会写诗的

往期精选

2018\11\02

秋夜听雨: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李商隐最美无题诗:爱到极致却难言

怎消愁? 一半儿清茶一半儿酒

这位16岁少年,就是明末清初的诗人夏完淳。

夏完淳的一生十分短暂,不过十六年的光景,而正是这短短的十六年,却足以谱写成一部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史诗。

他出生在一个崇尚忠义、崇尚名节的家庭,自幼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五岁诵读“五经”,七岁能写诗作文,九岁写出《代乳集》有神童之称。然而,夏完淳为人所钦佩的不是他的惊世才华,而是他的民族气节。

父亲夏允彝(yí)是江南名士,经常带着小完淳游历山川,接触天下豪杰。十五时,清兵南下,完淳便随父亲在松江起义抗清。可惜,起义失败,夏允彝投水殉国,完淳追随着陈子龙继续从事抗清救囯活动。

作战失利,他泅水脱险,避居嘉定。其间,完成了史学杰作《续幸存录》与名篇《大哀赋》。 《大哀赋》文采高妙超逸,情辞哀惋感人,可与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的《哀江南赋》相媲美。

公元1647年,清军到松江捉拿完淳,完淳慨然道:“天下岂有为义避祸夏存古哉!”(夏完淳,字存古)坦然受捕。被捕后写下这首《别云间》,表达了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

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简析

@古诗词赏析

起句“三年羁旅客”先回顾三年来的抗清经历,平静的叙述中蕴藏着波澜,紧接以“今日又南冠”,透露出诗人满腔的辛酸与感慨。

颔联“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直抒胸臆,流露出无限的悲愤之情。曾经美好的河山已陷入敌手,举国上下,面目疮痍,一河一山一草一木,以及无数的明朝遗民都在流泪,谁还敢说天高地阔?此时,作者身陷囹圄,自知已无回天之力,重整山河的宏愿也彻底落空,他只能眼看着深爱的祖国倾覆,这种仇与恨使他禁不住悲恸落泪。

无论怎样的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报国已成为泡影,报答母亲的愿望亦不能实现了,就这样离开家乡,心中有多少不甘、多少不舍。作者长期奔波在外,于母,未能尽到儿子的孝心;于妻,未能尽到丈夫的责任,诗人的愧疚之情不言而喻。

尾联“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表明心迹,抱定誓死不屈的决心:我生前未能完成复国大业,死后魂魄归来也要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

诗以掷地有声的誓言作结,昭示出诗人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全诗感情跌宕豪壮,读来荡气回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