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这条桥承载了许多老一辈英德人的记忆……

也许很多人英德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也许若干年后它也会在城市的发展中不见了踪影;也许它并不宏伟壮观,甚至还很残旧,但是我相信它也承载了许多老一辈英德人的记忆——何公桥。

在英德市区沿着和平南路或裕光路向南行,约10分钟路程,便能见到这一座建于宋代的石桥,何公桥。这是英德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桥。该桥长30多米,宽5米,为双拱式结构,每拱跨度约8米。整座桥全部用石灰石条叠砌而成,桥身稳固,桥面平整,造型流畅。桥的两面刻有“何公桥”三个大字,至今仍清晰可见。

据历史记载这座何公桥还与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有着一段不解之缘,当年六十七岁高龄的苏东坡被贬后重新得到重用,官复朝奉郎,途径英德,行至石桥时,见桥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联系自身又一次苦尽甘来的经历,不由心情大悦。他详细询问了建桥的有关情况后,深受感动,欣然命笔,写下了传诵一时的四言长诗《何公桥铭》。

苏东坡将此桥称作“何公桥”,体现了他对何智甫的尊敬,“公以身先,民以悦使”,既热情赞美此桥,又委婉含蓄地张扬了何智甫的这一德政———对民间疾苦的关怀。“疏为玉虹,隐为金堤”写出了石桥的形式美、结构美。因之人们便称这座桥为何公桥,溪坑亦由鹅公坑易名何公坑,山水而人而更名,这与潮州的韩山韩江一样因韩愈而易名,这在人文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何公桥在城西寿英坊下,西达浛洸,南达浈阳峡、歪口等处。昔架木为梁,每为急潦所冲,元符三年郡守何智茂始叠石为之。工竣,适东坡从海外归,因求文以记,坡为作桥铭。

——道光《英德县志》

来源:文明英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