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了半个西汉王朝的是外戚,“腰斩”了汉朝的还是外戚

自刘邦打下汉朝江山以来,估计他自己也没有料到,他之后的刘家天下会多次、长期由外姓人操控着,或者说整个王朝的命脉都曾被他人捏在手上;西汉王朝能在这样的状况下持续了两百多年其实是非常幸运的,相对于外戚专权导致的那些不幸,我们几乎可以从大体上忽略掉它们。

刘邦:管他呢!天下还是姓刘的就行!

首先“篡夺”掉西汉统治权的人就是刘邦自己的发妻吕雉。刘邦在临终前也意识到了一些统治危机,于是嘱咐吕雉(吕后)重用萧何、曹参、陈平、周勃等人,并说刘家天下如遇危机,安天下的必是周勃。刘邦去世后,吕后虽掌握实权胡作非为杀了不少刘邦的儿子,但她还是尊刘邦嘱托,相继重用了刘邦临终前所说的那批开国功臣。

刘盈:开国后的继任窝囊皇帝我最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刘盈(汉朝第二任皇帝,吕后亲子)驾崩,吕后开始了她的皇后专政生涯,就这样,西汉自建国初年就大权旁落外戚手中了。

吕后专权后,曾杀了继任的少帝刘恭(汉朝第三任皇帝),又立刘盈的儿子刘弘为帝,由于吕后的专政,可怜刘弘即位的那年(前184年)连“元年”都称不上。吕后专权期间,西汉王朝表面姓刘,实质上却是吕家的天下,因此当吕后去世后,随即爆发了刘氏皇族与吕氏外戚集团之间的血腥斗争。

吕后专权,真的好悬

正如刘邦预见的那样,在周勃、陈平等人的努力下,刘氏皇族赢得了胜利,西汉终于回到了刘家子孙手上,从而进入第五、六任皇帝统治的“文景”时代--换言之,汉朝的第2, 3, 4 任皇帝都只是徒有虚名。或者说,由于刘邦的远见,“吕后专权”虽造成了一定祸患,汉朝还是有惊无险地延续了下去,这过程中汉朝还是“幸运”的。

文帝景帝开始,汉朝才真正开始“姓刘”

公元前141-135年间,汉武帝刘彻刚即位不久,汉朝朝政实际上也由当时的太皇太后窦氏把持着,该期间,窦太后曾多次左右朝政,甚至可以随时撤换皇帝,作为皇帝的刘彻实际上也是傀儡一个。幸运的是,由于窦太后始终忠于属于刘家,尽管依附着她的窦家势力很强大,但汉朝并没有“姓窦”的趋向--如果她想那么做,当时的情形也并非不可能。电视剧《汉武大帝》虽多有编造,但关于刘彻初即位时的那段尴尬岁月描述却并非虚言。

窦太后:专权不等同篡政,别拿吕后跟我类比!

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曾依赖卫青、霍去病等人创下了赫赫战功,使汉朝成为了真正的东方帝国。不过要说起卫氏、霍氏家族,刘家皇孙们还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下上天了,因为挣回半个汉朝甚至撑起汉朝整片天下的,就是这两个家族,他们虽居功至伟权力盖天,却自始至终对刘家皇族忠心如一。

但要从伦理宗族上谈及卫氏、霍氏家族是有点复杂的,这两家子人都太不“正常”了。首先是卫青,卫青的老爸是姓郑的,跟平阳侯曹寿府上一位侍女私通后才生下了他。那侍女(即卫媪,卫家的老妇人之意,)还跟一卫姓卫的男人私通,生下了与卫青“同母异父”的哥哥长君、姐姐君孺、子夫、少儿,还有两个弟弟(真能生!),于是这家子人都“冒姓为卫氏”。

卫青:名字只是表面的东西,关键是我们家族撑起了大汉半边江山!

后来,卫君孺嫁给了太仆公孙贺(抗匈奴名将),卫子夫嫁给汉武帝成了皇后,卫少儿则嫁给了詹事官陈掌,却又与霍仲孺私通生下了霍去病,霍仲孺又有一儿子霍光……够复杂吧,正是这帮子出身混杂的人撑起了半个大汉天下。

其后的事情许多人都熟悉了:卫青、公孙贺、霍去病等“亲家”先后多次出击匈奴,卫青官拜大将军并侯及襁褓之子,公孙贺封南峁侯,霍去病拜骠骑大将军,汉武帝的不世武功离开了这些名将是完全无望的,汉朝甚至有被匈奴消灭的危险。

霍去病:对于大汉朝,霍光的贡献其实不比我小!

实际上,论亲缘,卫青与霍去病非常疏远(想想他们二人是如何出生的吧),但若非卫青或卫子夫的那么些关系,汉朝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年轻的霍大将军;若非霍去病后来回家探望亲父带回了“同父异母”兄弟霍光,汉武帝晚年的“巫蛊案”也将不知如何收场。

因为“巫蛊案”,汉武帝杀了太子刘据,公孙贺一家及卫氏家族也在此案中消亡,曾经显赫半世纪的“卫霍”家族仅剩下霍光,他就是汉武帝立八岁幼帝(汉昭帝)时的托孤辅政大臣。

在“卫霍”家族权高位重的时候,他们丝毫没有威胁到刘家天下,幸运的是,在汉武帝的帝位几乎后继无人的时候,霍光也非常有责任地担起了他的托孤使命,这刘彻的运气也实在是太好了--如果他任人不当的话,汉朝在那时候很容易就易姓。

公元前87-68年间,霍光受命辅助汉昭帝刘弗陵,前后执掌汉朝的最高权力达20年之久,为西汉王朝延续汉武帝以来的安定中兴立下了伟大功勋。“武帝之末,海内虚耗,户口减半,霍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至是匈奴和亲,百姓充实,稍愎文、景之业焉。”这就是班固在《汉书》里给予霍光的正面评价。除辅助幼帝刘弗陵执政之外,霍光还平息了一系列争夺帝位的宫廷政变(以燕王刘旦、辅政大臣上官桀为首),确保了西汉朝廷的稳定。

史上最有良心的专权者非霍光莫属!

由于刘弗陵身体不好,才在位13年就死了,霍光再一次被推到了“托孤辅政”的重任上。一开始,他选择了汉武帝的孙子刘贺为帝,结果发现这人极其荒唐无度,当即废了他,然后立“牢狱天子”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这刘病已就是“巫蛊案”中被杀的太子刘据之孙、卫子夫与汉武帝的曾孙,他正因受此牵连坐过许多年牢,并一度流落民间,能回到汉室朝廷上,可谓是“卫霍”家族冥冥中的造化了;同时,霍光的“专权”实际上也是汉室江山的造化,从汉武帝到汉宣帝,“卫霍”家族可谓不折不扣地撑起了半个汉朝。汉宣帝的即位其实也是“卫霍”权力下的结果,出现这样一位很有作为的中兴皇帝,西汉中期的“霍氏专权”起到了非常关键、积极的作用。

汉宣帝之后,西汉的“外戚专权”就开始没那么好运了,因为自汉元帝开始,西汉就自顶峰每况逾下。汉元帝时期,由于皇帝刘奭盲目信任外戚史高,同时又极其依赖宦官集团,结果导致了“外戚、儒臣、宦官”三种势力的斗争。这期间,汉朝的外戚虽没达到“专权”程度,但汉元帝却因自己过分依赖外戚及宦官导致了威权旁落,朝政逐渐失去控制,许多匡扶汉室的儒臣被杀的杀贬的贬,西汉从此走向了没落。很不幸地,汉元帝时候出了个“王皇后”王政君,当时的她虽然还没参与“专权”,但她却是后来导致西汉灭亡的“专权炸弹”。

汉元帝驾崩后,西汉的第12任皇帝刘骜即位了,他就是西汉最荒淫无道、死于赵合德温柔乡中的汉成帝。有这样的政治废物当皇帝,王政君家族粉墨登场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王氏集团”最后集汉朝的军政大权于一身,总理朝政,将汉朝的“外戚专权”势力推向了顶端。

王莽:论专权,我才是最专业的(可惜皇帝当得很外行)

王政君有个外侄叫王莽,王莽可谓是古人“伪君子”中的真正王者,他年轻时为人谦恭声名远播,甚得世人好评,到他凭借外戚关系位极人臣时,其狼子野心就暴露出来了。汉成帝死后,短短几年里汉朝又换了两位短命皇帝“哀帝、平帝”,公元5年,王莽干脆毒杀了汉平帝,自己当起了所谓的“摄皇帝”。“摄”毕竟还是代政,“摄”至公元8年,王莽开始代汉自立,直接将大汉王朝腰斩,成立了“新朝”,西汉王朝就这样葬送在王氏外戚手上。

从吕后开始,到窦太后、霍光,汉朝政权虽一度掌握在异姓外戚手上,但汉朝始终还是姓刘的;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外戚专权先河,因而汉朝皇帝一直不怎么限制外戚们的权力。

如果说有卫家、霍家这样的外戚是幸运的,那么到了王氏外戚时,汉朝的这种好运就到头了--哪有一直的好运让你刘家霸着?不过,王莽的“代汉”似乎仅为了给刘家子孙一个教训,汉朝的气数还盛得很,这不,刘秀接管天下后,这江山还是属于刘家的,也不知这亭长大人哪里捡得了如此好的狗屎运。

有了外戚专权的教训后,东汉中期以前一直对这方面权力有着相当程度的限制,汉朝又因此往后延绵了许多年,真是“幸也外戚,不幸也外戚,幸与不幸其实也不能怪外戚”。本栏目内容均为“坊间五千年”结合资料的原创,图片部分来源网络,观点均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