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传奇10大高僧 第1九华山修佛100年不下山不见人

(说历史的女人——第469期)在中国古代史上,禅佛领域产生了许多得道高僧,各自都对中国古代的佛家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不过今天笔者在此所列之高僧,除了禅宗佛教外,还有藏传佛教方面的高僧。此外,每个高僧除了突出的佛教修为和贡献之外,他们的人生本身也充满了传奇性。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史上最传奇10大高僧都有谁,其中道济和尚上榜,不过第1最传奇,他在九华山修佛100年之久不下山不见人。

第10位:辩机和尚。

辩机和尚的人生可谓是全在“一念之间”的结果,这主要表现在他的佛缘和俗世之间的那一点点高贵的纠缠。他本是金华人,在15岁的时候,就出家为僧,共跟过两位师父,其一是大唐著名的僧人道岳和尚,其二便是后来被写进《西游记》的玄奘和尚。若是单纯看天赋才智的话,辩机可谓是聪慧过人,如潜心佛学,辩机的成就或可超过玄奘成为一代高僧。他帮助玄奘翻译经文,并且撰写成了长达12卷的著名典籍《大唐西域记》。此书研究古代佛教佛史的重要资料,所以其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就曾经校注过《大唐西域记校注》。

辩机在佛学上的成就和造诣是公认的,也因此成为玄奘最得意的弟子,在公元645年,玄奘在长安弘福寺开讲佛学、弘扬佛法,这个课件在当时影响很大,26岁的辩机便因佛学修为和造诣得到了一直推崇,成为九名缀文大德之一。

然而如此有前途的辩机,却因和高阳公主那剪不断的盛世乱情,断送了自己的佛缘和人生,被李世民腰斩。辩机因此背负恶名,以至于后世记载对其是能省略就省略,唯恐其名玷污佛学史册。堪称史上最可惜最令人遗憾的佛学青年才俊。

第9位:仓央嘉措。

提起仓央嘉措,我们先来看一下他留下的美丽诗篇:

其一: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与玛吉阿米的更传神,

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怕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其二: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却仍有那么多人

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其三:我放下过天地

却从未放下过你

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

任你一一告别

世间事

除了生死

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谁的隐私不被回光返照

殉葬的花朵开合有度

菩提的果实奏响了空山

告诉我

你藏在落叶下的那些脚印

暗示着多少祭日

专供我法外逍遥

关于仓央嘉措的诗歌还有很多,根据后世记载整理,大约有60多首,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不过通过以上三节诗歌,我们大概已经约略感受到了仓央嘉措的那一颗亦佛亦俗的心。如果说佛是普度众生,那么修佛就该感悟尘世凡俗人的喜怒哀乐和情愁,或者这也是修佛的一种。仓央嘉措算是神仙红尘的高僧,始终以一颗真心对待自己所遇到的一切,无论是佛,无论是人间的世俗情。

仓央嘉措生于公元1683年,出身不好,为农奴之家。在公元1697年被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并且在此年于布达拉宫进行了坐床典礼,但是到了公元1706年,仓央嘉措因当时的政治原因被废除,被押解京师,但是途径青海湖时,他就地打坐,却圆寂。

仓央嘉措在历史上,也是颇具传奇性的人物,不过留给后世的,还是他那无比精美的诗歌。他的诗歌兼具情感、佛教、哲理等特点,但通俗易懂,真挚感人,成为无数人念念不忘的经典作品。

第8位:弘一法师。

如果你喜欢唱歌,你一定听过或唱过《送别》,其中有这样的句子:“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因为字数原因,在此只摘取几句,有兴趣可以去听完整歌曲)

这首歌词就出自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之手,李叔同在写这首歌词的时候,还没有皈依佛门,当时有个挚友来拜访李叔同,此人叫许幻园,是个小说家和诗人,在三十年代的旧上海很有名气。(许幻园是著名的“天涯五友之一”——“天涯五友”分别为李叔同、许幻园、张小楼、蔡小香、袁希濂。)

但是许幻园却没有进李叔同的家门,只是站在门外喊李叔同和其夫人的名字,李叔同和夫人出来后,许幻园对李叔同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我们后会有期。”说罢,许幻园眼中藏泪,接着挥泪而去。那天下着大雪,天地间显得十分凄凉,李叔同看着许幻园在纷纷大雪中离去的背影,心里如同大海翻腾。他站在那里一直看着许幻园离去、消失在大雪纷纷的远处,却仍然没有动弹,根据一些资料记载,他在雪地里几乎站了将近一个小时才转身回到屋里。回到房间后,他立即让夫人弹琴,自己则伏案挥泪写下了这首充满离殇感人至今的《送别》。

李叔同生于光绪六年,是清末、民国时期最传奇的一代大师,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非常杰出的建树,甚至是开创了中国之先河,他在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都有着很大成就和推动作用。对于中国文化、佛学等的贡献非常大,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杰出最传奇的一位高僧。另外,在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后半生,他远离世俗、苦心参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因其极大的成就和影响力,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李叔同(弘一法师)的佛学智慧和一生治学,都是后人取之不尽的财富。

第7位:玄奘。

这位在中国民间可谓知名度相当高,一切都要归功于小说家吴承恩。他在《西游记》中所塑造的唐僧之原型,就是玄奘。玄奘在中国佛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影响也非常大。他生于隋朝时期,并在隋大业八年于净土寺皈依佛门,这一年玄奘才11岁。不过玄奘天资聪慧,与佛极有缘分,对佛的悟性和学习力都非常高,深得寺中师父们的欣赏。不过中间因是隋末,发生了许多战争,玄奘因战乱被迫离开洛阳,曾到汉川、成都等地云游,学习佛法。

唐朝建立后,玄奘来到长安,公元627年,玄奘向唐玄宗李世民申请西行学习佛法,但是李世民拒绝了玄奘的这个想法。然玄奘求佛之心恳切,虽李世民不准,他依然偷偷前往,史载其是“冒越宪章,私往天竺”。他一路历经艰辛万苦,途径高昌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和巴米扬、犍双罗国等诸多地域,长途苦行数万里,终于在印度求得真经,并且在印度佛教领域因取得极高成就而声誉极高,得到了非常高的尊崇。

到公元643年,离国十数载的玄奘踏上了回国之路,不过他可是载誉而归,带着657部珍贵的佛经。两年后的正月,即公元645年初,玄奘回到了长安,在这年的2月,李世民在洛阳亲自接见了玄奘(李世民当时在洛阳准备辽东战事)。此后玄奘就开始了自己的译经生涯,前后花了十几年时间,苦心翻译,翻译了《瑜伽师地论》《咒五首》等经卷74部,约1300多万字,李世民还亲自为《瑜伽师地论》写了评价极高的序言。公元664年2月5日夜,玄奘圆寂。玄奘对于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并且开创了法相宗。

第6位:道济。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这是道济和尚在后世流传最关的一句圣训,不过很多人仅知道前半句,并不知道这后半句。因此,在街头巷尾听人念前半句跟念顺口溜一样的时候,心里真是着急,无知便近乎亵渎了。

道济是法号,道济的本名为济公,原名叫李修缘。生于公元1148年,浙江人,是南宋时期最知名的得道高僧。不过道济和尚跟我们通常所认识的高僧不同,一般在老百姓心目中的高僧都是要么慈眉善目、要么佛学修为高深,总之一个个多少有点正经八百的严肃劲儿,可是道济和尚却不同,他穿的衣服也不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那种,举止也不像那些高僧正襟危坐中规中矩,一切都与之相反,衣服破烂,行为疯癫。最为不可思议的是,他该吃吃该喝喝,日日“酒肉穿肠过”!

但这一切都不过是他的表象,用四个字形容他,就是“外俗内仁”。道济不仅是一位学问渊博的真高僧,而且还是一位医术高明的神医。他四处云游,采集药草,到处行医,救治病弱,也正因此,他被无数老百姓尊称为“活佛济公”。道济因常人难以理解的高深佛修和贡献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和杨岐派第六祖。

第5位:释虚云。

释虚云,即虚云禅师。他在中国现代史上,对于佛教的贡献和作用,可以说功劳之大,无能能出其右,因此被誉为禅宗泰斗。虚云禅师的传奇人生,事迹众多,并非片言只语能够概括,今天在此仅说他人生比较有传奇性的三件事:

其一是他的出生和出家,根据《自述年谱》的记载,虚云禅师刚从母胎生出来的时候,是一个血糊糊的肉球,直接把其母吓得一命归西。正在大家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肉球的时候,第二天有一个卖药翁来到他家里,看到肉球后,就用刀剖开肉球,肉球中有一个男婴,就是后来的虚云禅师。

再说虚云禅师的出家,他的家人本指望他好好读书,就算不求取功名,至少也能过正常人的生活,成家立业传宗接代,可是虚云禅师长到17岁的时候,竟然忽生出家之念,便偷偷离家前往南岳衡山,结果被家人知道抓了回去。但他父亲害怕他再去出家,遂心想让他娶妻生子就能打消他出家的念头。于是就赶紧给他张罗了一门婚事,而且是一下就为他娶了两个妻子,一个是田氏,一个是谭氏。为了让这件事有一个保险的结果,虚云禅师的父亲把他和两个妻子锁在一个房间里,可是虚云禅师却没有碰任何一个妻子,反而出家之心越发坚定。到咸丰八年,虚云禅师给两个妻子写了一封信,离开家到鼓山涌泉寺出家,从此开始了他修佛参佛的人生。

其二是不遗余力修复修建佛寺,重新振兴祖庭。公元1918年,虚云禅师负责主持兴福寺、节竹寺、胜因寺、松隐寺、太华寺、普贤寺等的修复重建工作,这一下就是十数年操劳。此后又花十年时间重修了著名的南华寺,又在105岁重修建云门寺。可谓是把一生的心血和精力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佛教事业。

其三是成立中国佛教协会,在1953年,虚云禅师倡导成立中国佛教协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他的倡议和推动下,中国佛教协会得以成立,他被选为名誉会长。6年后,即1959年9月12圆寂,实际寿命为119岁。荼毗——即火化之后,竟有舍利子多达数百粒,堪称一大奇迹。

第4位:惠能六组。

作为禅宗六祖的慧能也是一个传奇,主要表现有三点:其一是他的父亲姓卢,按照正常的习俗,一般人出生后都会取一个俗名,可是慧能一出生,便出现两个异僧,来到慧能家,为其取名慧能。然而我们都知道,依照佛门规矩,这慧能乃是法名,是只有出家之后才会有的名字。

其二是慧能因父母在其三岁时就已经亡故,故而慧能没有机会上私塾读书,因此,他是个不识字的文盲。然而意外的是,这位不识字的慧能却能够听懂《金刚经》等高深艰涩的佛经。慧能天生悟性极高,能够参透佛经之意,在三十岁就开始坐坛弘扬佛法,慧能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禅,开创了一代新风。

其三是慧能的四句偈语,不过这四句偈语有三个版本,一个是记载在敦煌古本《坛经》中,内容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另外有两个日本记载的版本,内容大致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后版本是流传比较广的一个版本。

第3位:印光法师。

前面我们说了弘一法师,这位高僧便是弘一法师的师父,其佛法高深和品质高洁的程度足见一斑。印光法师在出家前,俗名为赵绍伊,公元1861年生于陕西省合阳县。21岁因病,得遇佛缘,遂出家,后因虔诚诵经参佛,年少时近乎失明的双眼又复明得见,堪称传奇。印光法师一生赤诚,致力于弘扬佛法的伟大事业,为推动佛教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民国时期四大高僧之一。不过印光法师的贡献主要在净土宗上,可谓居功至伟,无人可比,故被后世人尊其为净土宗第十三祖。

第2位:憨山德清。

慧能开创曹溪禅在佛教中的正统地位,但是到了明末时期,曹溪禅祖庭南华寺已经衰落,这时候出现了一位高僧,他重振曹溪,功劳巨大,令后世敬仰,被誉为曹溪中兴祖师。此高僧就是憨山德清,不过他能有缘振兴曹溪,其中还颇具传奇。憨山德清出家前俗名叫蔡澄印,安徽人。在八九岁的时候,就跟着母亲开始接触佛经,12岁直接就进入报恩寺学习佛经,兼学词赋等传统文化知识。19岁决定皈依,出家报恩寺。之后,他就一直全心全意从事佛教事业,可是到了公元1595年,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时明神宗对皇太后为了修佛耗费巨资,极其不满,之后因朝廷上的政治原因,被连累拘押,审判后定了一个私创寺院的罪名,被充军到广州雷州。这一去,对于南方佛教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在广东一带,德清帮助饥民,弘扬佛法,深得民心,于是在公元1600年的秋天,他被南韶长官祝公请到曹溪主持佛寺,可是当时的南华寺已经衰落不堪,寺院破败,荒草丛生,德清非常伤感,遂决心重振祖庭。他就在南华寺留下,讲佛法,仅一年时间,就使得南华寺僧众汇聚,生机勃勃。之后,德清又屡经波折,不过结果还算圆满,公元1622年,他在曹溪坐化,今天的曹溪还供着德清的肉身佛像。

第1位:海玉法师。

这位高僧的一生简直就是一个传奇中的传奇。释海玉,生于公元1497年,北京人。公元1536年,因佛缘到五台山出家为僧。万历年间,他云游至九华山,认为此地是修佛之圣地,于是就在九华山的插霄峰摩空岭上结茅定居,以葛根、生黄精等物充饥,以山涧之水解渴,静心修佛100年,期间不下山,也不见人,期间用刺舌血拌和金粉抄写经文81卷,此血经至今还收藏于九华山历史文物馆中。海玉法师参佛之心,已经达到开石之诚,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直到他126岁的那年9月14日,把一生修佛之事写毕,圆寂。明毅宗封海玉法师为应身菩萨。

结语:佛法高深,这十大高僧其人生传奇令人惊奇,而其修佛之心更是令人感动。除了辩机因情断送修行生涯之外,其余都堪称后世佛家之楷模。笔者愿与各位看官都能在佛光中学会以宽容之心处世、爱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