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加太保,年羹尧被赐死,隆科多被圈禁而死,只有他隐退得善终

雍正帝继位之初,被流言蜚语所累,一方面要清理八爷党、十四爷党,一方面要对继位的正统性加以佐证,身边缺少忠心不二的能臣。因此,雍正任命贝勒胤禩、皇十三弟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事务。

雍正元年三月甲申,加隆科多、马齐、年羹尧太保。更是封年羹尧为三等公。

提到年羹尧,就不得不提雍正朝的文字狱,因为年羹尧案就是文字狱的开始。年羹尧本为进士文官出身,但却拥有武将的才气,康熙朝时就被授为定西将军、兼理川陕总督,以雍亲王胤禛马首是瞻。雍正继位后,更是位极人臣,以抚远大将军的身份在川藏一带屡立奇功,尤其在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上,至今仍被史说家所称道。

但盛气凌人的年羹尧,终没能逃过君要臣死的命运。雍正三年二月,年羹尧在上书时将成语 “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致使自己深陷文字狱,终被雍正帝列出九十二条大罪赐死,比大贪官和珅都要多出七十二条罪。这或许也正应了那句,爱你有多深就会恨你多深。一点不假,看看雍正对年羹尧的爱,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雍正并非谕旨,而是要与你商量,这个高度,清史上仅此一人。

年羹尧的死可以说对隆科多是一次警告,但隆科多在雍正帝继位时所扮演的不清不楚的角色也就注定他下场不会好到哪里去。“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正是这个帝王的舅舅所说,一个能够预见的事实,帝王的舅舅不仅不好当,而且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

舅舅隆科多集步军统领、吏部尚书并兼管理藩院于一身,更是被雍正亲定了《清圣祖实录》和《大清会典》的总裁官,这种信任与宠信岂是一般大臣所能。但人要是走霉运,喝凉水都塞牙缝。也是在雍正三年,隆科多也没能逃过被打击的命运,先是儿子被惩,后是“玉牒”案连番打击,这一下子击发了雍正帝,直接给隆科多安了41项大罪,把他罢官免职圈禁了起来。反观隆科多,小编倒是觉得他知道的太多了,连皇家的事你都敢插手,最为重要的是他是唯一见证了康熙遗诏之人,究竟有无把传位十四阿哥改成第四阿哥,只有他知道了。

换言之,雍正帝想杀谁,必先让其疯狂,年羹尧是,隆科多亦是。

同加太保的三人,就剩下马齐了。我们先看看马齐的出身,马齐,全名富察马齐,孝贤纯皇后的伯父,满洲镶黄旗人,其祖父、父亲都是朝中位列议政大臣的狠角色,马齐绝对是根正苗红的官宦子弟。

值得一说是,马齐这个人学识非常宽广,尤其是在康熙帝大力推行以儒学为代表的汉文化时,马齐对汉族文化的吸收比起汉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正是他被多次提拔的重要原因。翻开马齐的履历,可以看出汉文化是他升迁的支柱,尤其是在任左都御史之后,这种变种比较明显,所任职的基本都是文官,适合与文字打交道的职务。

作为贵族之后的马齐,生平也并非一帆风顺。站在高位的马齐,在九子夺嫡中亦未能幸免,他与佟国维暗中勾结,再加上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鄂伦岱等人积极配合,保举了皇八子胤禩为太子。这件事很不得圣心,以马齐为首的众人受到康熙帝的惩处,马齐被革去了大学士之职,如若不是康熙念其功绩,势必要将其诛杀。

在短暂平息立太子事后一年,康熙就以“旧管俄罗斯事”为由安排他复出。三年后,马齐再任武英殿大学士。

雍正继位后,并未就当年立太子之事稍加追责,反而为了给马齐宽心,先是让其总理事务,再给了他一等轻车都尉的世职,这份恩情马齐自是了然于心,办起差事来尽心尽力。雍正五年,雍正帝总结了一下臣子的效忠程度,给了马齐“其立心宽厚,可谓善人君子,亦人所难及也”的公正评价,这份评价虽不及允祥、张廷玉等,但显然也不低。

雍正十三年,乾隆继位后,已经八十四岁的马齐上疏“引疾乞休”,这称病隐退的手段,刚好是应了乾隆的心意,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况是三朝的元老,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