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就有“快递业”,“快递小哥”岗位要求特别高!

双11眼看着快到了

采购达人、囤货达人们的快乐日快到了

而快递小哥们忙到飞起的日子也快到了

如今

买个东西实在是太方便了

你知道古人是靠什么送快递的吗?

现代物流又是从何渐渐发展而来?

◆◆

镖局的前身——驿站

◆◆

我国古代公文传递靠的是驿站,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驿站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铺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递铺用以传递公文。凡州县往来公文,都由递铺传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虽长达3000多年,但留存的遗址、文物并不多。我国1995年8月17日发行两枚《古代驿站》特种邮票,邮票上面两处驿站遗址,均属明代。孟城驿是一处水马驿站,在江苏高邮古城南门外。鸡鸣山驿在河北怀来,是我国仅存的一座较完整的驿城,另外在浙江安吉县的县城叫递铺镇,有古驿站的园林,但已是新建的驿站古迹了。

一般每隔二十里就有一个驿站,若要传递的公文注明了“马上飞递”的字样,按规定每天三百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四百里,六百里甚至八百里。传递紧急公文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千里马”表面意思是讲一匹马能日行千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按唐朝的规定快马能日行一百八十里左右,再快的马可能跑得更多一些,驿卒们快马加鞭以最快速度奔跑,单靠一匹马是跑不到目的的,要到下一个驿站换人换马,连续传递下去。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唐玄宗在临潼华清池,两地相隔三千里,六日内玄宗就得到这一消息,可见传递速度每天达五百里。唐代的一尺合0.303公尺,一里合454.2公尺。五百里约合现代的227公里,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至于八百里加急,可能差不多要走两天才能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红尘来”,杨贵妃能吃到南方的荔枝,靠的也是驿站。

隋唐邮驿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隋唐时期仅各州送到中央的统计材料,每年即达50万张。《新唐书》记载,中唐著名诗人元结在道州(今湖南道县)任上做刺史才不足50天,收到的各地文书就有200函之多。据《大唐六典》记载,唐代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有2万多人,宋代人的《五经总要》中曾提到过唐代的营州道上所设的驿站:“因受(今朝阳市)东百八十里,九递至燕郡城(今义县),自燕郡城东行,经汝罗守捉(今北镇),渡辽河十七驿至安东都护府(今辽阳市)约五百里”。这里所说的九递十七驿虽无具体站名,但可知道唐代驿站的设置已经达到了辽东。

当时邮驿的速度与数量虽无法与今天相比,但其组织的严密程度、运输信息系统的覆盖水平并不亚于现代运输。可以说,驿站与当今的邮政系统、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货物中转站、物流中心等,有异曲同工之美。

◆◆

古代的安保——镖局

◆◆

驿站是专门为朝廷押送一些来往信件物品的,民间的一些商业往来却没有安保机构。到了明末清初,镖局就因日常生活的需要应运而生。所谓的“镖”,就是用武力来保证钱财的安全。

受人钱财,替人消灾,保物安全,镖局就是这么一个专门机构,是凭借强大的力量专门为别人保护财物或人身安全的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保安公司。

镖局的人员组成包括镖局主人,总镖头,从事保镖工作的镖头、镖师、趟子手,管理杂务的伙计和杂役。镖局的主人管理整个镖局,协调各个镖头;总镖头一般武力高强,带领镖队;镖头和镖师一般要身强力壮,武功高强;趟子手的岗位要求是跑得快、嗓门大,负责喊口号兼探子;杂役嘛,就要任劳任怨能吃得苦,能保障后勤。

究竟什么时候、由谁第一个最先开始创办镖局?史料没有详细的记载,专家们也说法不一。据近代学者卫聚贤所著《山西票号史》考证,镖师鼻祖,应当为山西“神拳”张黑五。《山西票号史》里面是这样记载:“考创设镖局之鼻祖,仍系乾隆时神力达摩王,山西人神拳张黑五者,请于达摩王,转奏乾隆,领圣旨,开设兴隆镖局于北京顺天府前门外大街,嗣由其子怀玉继以走镖,是镖局的嚆矢。”

镖局最初负责送信,称为信镖。到了清朝中叶,随着票号(金融业)的出现,镖局的主要业务转变为票号押送银镖、票镖。而到了清朝末期,随着票号的衰败,镖局主要业务又转化为保护一些有钱人的人身安全 ,以及押送粮食和一些衣物、首饰,就对应形成了人身镖、粮镖、物镖。镖局走的六大镖系,是上述信镖、票镖、银镖、人身镖、粮镖、物镖。

随着社会生活日益复杂,镖局承担的工作也越来越广泛,不但承接保送一般私家财物,地方官上缴的饷银亦靠镖局运送。另外,据说当年晚晴名臣李鸿章的家宅,就是由当年十大镖局之一的会友镖局派人保护的。

◆◆

最后的镖王——李尧臣

◆◆

李尧臣是近代武林中最后一个镖王,一个真实的江湖侠士。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动荡坎坷的年代经历了清末、北洋、日伪、民国等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在这些动荡年代里铸就了他的武术之魂。

1875年(清光绪元年),李尧臣出生于河北冀县,自幼习太祖拳,名震乡里。1890年,才十几岁的李尧臣独自到北京谋生,先是做学徒,四年后经人介绍,进了会友镖局,拜师宋彩臣。他学的拳术是三皇炮锤,后来又学六合刀,随后练大枪,又学水上功夫,尤其是水里使的分水揽、雁月刺、峨眉刺等。

李尧臣在镖局一呆就是二十七年,1921年,由于邮电事业的发展,镖局慢慢地被淘汰了,会友镖局历经三百年风雨后解散,而李尧臣成了最后一代镖王。他曾教过京剧武生大师杨小楼《闹天宫》中的猴拳动作,教过京剧旦角大师梅兰芳《霸王别姬》中的舞剑手法。

九一八事变后,李尧臣被时任29军副军长佟麟阁特聘为教官,教授大刀刀法。李尧臣创编了克制刺刀的“无极刀法”教授抗日官兵。在喜峰口战役中,李尧臣身先士卒与将士一起手刃鬼子,追杀日寇60余里,缴获大炮18门。冷兵器在这刻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李尧臣1940年重返北京,隐姓埋名卖艺为生。晚年李尧臣致力于国术的传承和推广工作,1973年李尧臣仙逝,将近百岁。

如今

镖局早已不在

运镖发展成了现代物流

运送的货物

从贵重物品变为家用普通物品

而运货人也从镖师变成了货车司机和快递小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