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炉怎么辨别好坏

中国铜器铸造技术蓬勃发展,铸铜业兴盛,铜材取代其他材料,成为香炉铸造的主要材料,并迅速普及。随着养生熏香活动的兴起,香文化也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焚香用具早在东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汉唐随着需求的增加,出现了由各种材料制作的香具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责成宫廷御匠参照皇府内藏的定、汝、官、哥、均等名窑瓷器的款式,以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铸造了闻名于世的宣德炉,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选用当时暹罗国(今泰国)的风磨铜,又配以金、银、铅、水银等金属,反复进行冶炼,工序复杂。明代项元汴在《宣炉博论》中说“宣庙随敕工匠,炼毕十二,每斤得其精者才四两耳。”就这样,吴邦佐受命最终炼就颜色、款识多样的成炉数千只,这就是名扬数百年,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宣德炉”。

民间流散大量带有宣德款的铜香炉,但真正宣德炉,目前只有台北和北京故宫里有馆藏存世。近几十年民间流散和市场上,清代中晚期的老仿宣德炉相对比较常见。有方形、圆形、也有一些异形的,大小规格尺寸不一。有庙宇里使用的大尺寸香炉;也有家庭用的小香炉等等,造型款式十分丰富。我们收藏的香炉主要偏重于铜胎要厚、压手持重、优质铜及造型、结构、工艺精致。

“宣德炉”只在宣德三年铸造过一次,约三千件左右,由于“宣德炉”弥足珍贵,仿制的“宣德炉”在真品面世不到两年就出现了。主要分为当朝仿、明中期仿、明末至清早期仿、清末民初仿和现代仿等几类,

近些年有很多仿造的各种款式的香炉,有的是仿古工艺品香炉,而有的则出于有意识的伪造。我们识别香炉的新老真伪,首先必须从各个方面掌握真品香炉的特征和标准,通过与赝品的对比,从中寻找到赝品造假的证据。

当朝仿。当年宣德炉的监造者将原来的工匠再集中起来,另行铸造。由于原料不足,风磨铜已经用完,铸工只能以黄杂铜代替,故铜质始终不及前者。同时底款也有了变化,字数增多。

明代中期仿。明代中期的正德年间,宣德炉的特色是铜色泛黄,器身铸有伊斯兰文,且楷书、篆书并用。

明末和清初仿造。沿用明代的失蜡鋳造法,在造型上与明代相比,惟显灵巧而已。其胎亦厚重,色有暗红、橙黄等。款式上除了仿大明宣德款之外,还有署“袖云居 ”“水云居”“风月侣”等的篆书方款。

清晚期至民国时期仿。其铜质粗,砂眼多,炉璧薄,分量轻,有的以翻砂法浇铸,工艺更加粗糙。

现代仿。有几种情况,一是采用江南一带以黄杂铜翻砂铸成,粗劣之极,炉身不加纹饰,双耳上翘如桥形,体轻薄而多砂眼。二是采用现代的失蜡法浇铸技术,此类仿品可以说在造型、重量上与真品相伯仲,但细看铜的质地、皮壳、包浆、打磨的光洁度等,两者差异就大了。现代仿品用的是电解铜,色紫红,手抚之生涩浅薄,而无细糯之感。在打磨方面现代大多借助抛光机械,由于转速太快,光泽过分的激烈,“火气”亦大。

一、无论清代还是民国期间,制作的香炉底款,在鋳造完成以后,字款及边框都要进行修磨,铲磨铸造出现的一些毛边毛刺。修饰文字,鋳造成形以后要做到边缘棱角不锋利、不刮手。

二、真品香炉的皮壳包浆,体现着老旧铜香炉的重要特征和标准。所谓皮壳是说老香炉的氧化层,我们知道金属都存在着老化氧化的特性。由于真品铜材加入金、银、锡、铅等金属元素。无论是明代还是清代民国,器物在空气中的氧化慢慢使香炉外观呈现,深棕色或黑色。这种氧化皮壳根据年代,使用状况和不同的保存环境,氧化皮层薄厚都不一样,但是无论薄厚,其附着力极强。如果用干抹布擦拭,会使黑色皮壳出现油亮感。而且表面皮壳没有絲毫脱落痕迹。但是赝品所伪造的棕或黑色,用布擦会使抹布出现色素。同时在擦拭的时候手上有粘感,这是表面进行喷涂或人为氧化伪造的证据

三、真品的炉耳以及突出部位,会出现常触摸及磨损,造成曝露黃色铜底的现象。如果是真品,皮壳会从黑或棕色直至露出黄色铜质,慢慢会出现变薄的颜色过渡。

但是赝品没有这种特征,既使伪造这种特征,赝品所曝露的铜质表面也是光滑的,没有任何氧化斑特征,这是造假皮壳的证据。

四、真品由于长期挪动,炉的足底会出现磨损曝露的铜质。三足底或圈足底,光亮度和磨损痕迹都一致。

但是赝品很少有磨损光亮痕迹。既使伪造这种特征,其表现的光亮度不一致。而且皮壳的过渡色会曝露造假的证据。ji宣 总结德炉的鉴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材质。其他元素虽易仿制,材质却无法替代。据了解,宣德炉要经6炼到12炼。炼的遍数越多,铜的精炼度越高,杂质去得越多,也就越基本接近纯铜。所以,无须加入其他材质,它的质感就大不相同。这也是宣德以后的仿品在铸炉中不把金溶入铜料中的原因,而把金材料用洒金、鎏金、错金、割金等工艺装饰在炉表面,达到美观的效果。材质之后是观察工匠使用了什么工具,使用了什么样的加工手段,经过哪些工序流程。

宣德炉的表面经过长时间的氧化,形成了栗红色的氧化层。宣德炉原料在冶炼过程中,合金成分的不同,也会造成宣德炉材料颜色有些差异,导致这些铜合金表面的氧化层颜色的差异。

由于不同时期,不同材料和技术以及不同保存环境,造成真品百种千种的表现。这便需要我们进行长期大量的考查研究,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特征标准,依靠这些客观的科学标准便能对赝品进行举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