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飞机即将坠毁,乘客淡定拍下最后瞬间,最终520人遇难!

1985年8月12日,数百万的日本人返乡祭祖,庆祝盂兰盆节(我国称中元节),机场人满为患。同一天傍晚18点半左右,日本一位摄影爱好者,拍下了一张模糊的飞机照片,看起来似乎没有异样,但是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这个飞机的尾翼哪里去了?18点56分,一架波音747飞机方向失控,坠毁于群马县附近的山脊上,造成520人死亡,成为史上最惨烈的一起空难,这就是著名的“大阪空难”,一场原本不必发生的惨剧。

失事的飞机是一架波音747-100SR,机龄11年7个月,已经接近退休,但这并非飞机坠毁的原因。这架飞机曾在1978年6月出现一次事故,在着陆时因为仰角过大,导致机尾触地引起机体变形。维修时工程师又处理不当,埋下了日后坠毁的隐患。1985年2月,事故发生的半年前,这架飞机的尾部厕所门,在一个月之内发生了28次故障,平均每天一次,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就是上次事故引起的机体变形,留下的后遗症。

8月12日18点24分,飞机升空12分钟之后,在7170米的高空突然爆起一声巨响,舱内压力骤降,液压系统全部发生故障。从爆炸到坠毁,中间有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乘客们从机组人员的眼中,读懂了飞机即将失控的信息,但他们并没有慌乱,而是按照提示戴好氧气面罩,有些旅客抓紧时间写遗书,还有部分旅客用相机淡定的拍下这一最后瞬间。

乘客拍下的机舱内部照片,可以看大氧气罩全部落下,人们井然有序

这种大型飞机人工很难控制方向舵,一般都是由液压系统完成。而波音飞机有4套独立的液压系统,只要有一套能够正常工作,就足以保证方向控制万无一失。但是机组人员却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情况,4套液压系统的液压全部为0,也就是说飞机完全失控了。但是机组人员并没有放弃,他们试图通过控制四台发动机的工作,来控制飞行方向。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发动机的工作直接影响到速度与方向,一旦推力过小,很容易加速坠毁。

蓝色线条为预定飞行路线,红色线条为失控后的飞行路线

在地面,飞机失控的消息很快传遍全日本,很多目击者都看到一架飞机在空中乱窜。尽管机组人员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最不愿意听到的声音还是响起。18点56分,飞机在“地形!拉起!地形!拉起!”的警报声中,坠毁在高天原山山脊。524人中遇难520人,包括全部机组人员,还有日本著名歌手、演员、漫画家、运动员等在内的多位公众人物。

尽管这次严重空难本可以避免,事后的救援不力也饱受诟病,但是机组人员在飞机完全失控的情况下,与飞机搏斗了半个小时,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表现出来的毅力令整个航空界都十分敬佩。事后,波音公司拒绝赔偿,但日航总裁引咎辞职,多名高管与工程师因为维修不当羞愧自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