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代名相妇孺皆知,不过他的英名含有水分,被后人夸大了

有个电视剧叫《宰相刘罗锅》的,里面讲述了清朝乾隆年间的宰相刘罗锅不少趣事,尤其是他跟大贪官和珅斗智斗勇的故事,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刘罗锅就是刘墉,作为清朝一带名相,他的知名度很高。

然而这样妇孺皆知的名相,想象后人一想到他立马会跟清正、廉洁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加上电视剧、戏曲的渲染,还有和珅这个反叛的配合,想必刘墉给后人心中留下的印象,无疑跟纪晓岚一样,是非常英名的。

但如果翻翻史料《清史稿》就会发现,刘墉并没有电视剧中表现出来的那么好,甚至还有点令人失望,这是因为人们都对刘墉前期的形象形成了固定思维,早期的刘墉在官场还是很不错的。

刘墉早年在地方上为官,的确是为民除害,做了不少事实,他为人刚正不阿,深受百姓好评,甚至有人叫他“刘青天”,尤其是在乾隆四十六年,刘墉在山东办案,顶着朝中各种压力,把涉案的30多位官员都揪出来处置了。

因为刘墉办案立功,所以被乾隆提拔入京,成为工部尚书兼上书房总师傅,而刘墉入京为官之后,跟前期在地方上判若两人,他看到和珅拍马屁很受宠,于是对和珅也频频示好,根本没有电视机跟和珅明争暗斗的现象。

而且刘墉入京为官后,还犯了不少错误,比如有一次乾隆跟他聊天,谈到他的同事为官情况,结果刘墉却把谈话内容泄露,搞得乾隆皇帝里外不是人,又有一次,刘墉负责主持祭拜孔子庙,却没有按照规定,少了一揖之礼,结果被众人谴责。

乾隆五十三年,刘墉担任国子监,不料这时却出现考生作弊现象,刘墉也因此被弹劾,但他并没有“清醒”过来,反而变本加厉,有一次皇子们读书他连续几天没开课,乾隆帝知晓后大怒,把刘墉降了职。

刘墉也被自己的错误付出了代价,到乾隆晚期,刘墉小错误不断,根本不像一个正常为国家办事的官员,后来嘉庆继位,作为太上皇的乾隆发现大学士缺了个位置,于是让刘墉担任,并表示“兹以无人,擢升此任”。

乾隆的意思是说,实在没人可用了,只能勉强让刘墉上了,由此可见,刘墉在民间享有的盛名,其实有很大程度上的水分,而且还被后人夸大了,那么刘墉为什么会“前后不一”呢?

其实细细一想,就会发现这正是刘墉的高明之处,乾隆在位期间,就有“本朝无名臣”的论调,因为乾隆觉得一旦出现名相,就是皇帝无能的表现,比如明朝张居正时期,而刘墉为了明哲保身,只能虚与委蛇,偶尔故意犯点小错误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