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第九连”——苏军空降兵3234高地血战史

2005年,俄罗斯军事电影《第九连》横空出世,该片以恢宏的笔触刻画苏联士兵在阿富汗的浴血奋战,极大冲击当时的俄罗斯影片市场,刷新一系列票房记录,成为近年来难得的精品军事大片。实际上,影片并非凭空杜撰,《第九连》的故事原型,实际上取材于苏联第345独立近卫空降团第九连在阿富汗3234高地上的残酷血战。

俄罗斯电影《第九连》的宣传海报,这部影片用写实的战争画面,震撼了大量观众

故事的源头,还要从苏联入侵阿富汗说起。1979年,苏军特种部队发起“风暴333”行动,刺杀了阿富汗领导人阿明。在此之后,苏军便在阿富汗境内卷入了长达十年的游击战争。在美国的支持下,训练有素的阿富汗武装分子不断袭击苏军车队,致使苏军部队常年疲于奔命,腹背受敌。

在“风暴333”行动后,苏军入侵阿富汗境内,接踵而来的便是长达十年的游击战争

1987年11月初,苏联第40集团军在鲍里斯·格罗莫夫将军指挥下,开始进行“独断行动”。这次行动的目标,是打通从加德兹到霍斯特的道路,为受困的苏军部队送去补给。在这次作战之前,驻扎在霍斯特的苏军部队,已经被阿富汗游击队围困了数月之久,他们仅有的一些补给品是通过直升机空军进入。因此,这次作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苏军第40集团军司令员,鲍里斯·格罗莫夫将军

在战斗爆发前,苏军指挥官曾经试图与当地的阿富汗游击队进行谈判。但是经过数天的斡旋后,谈判最终破裂,而苏联40集团军则在谈判破裂后马上准备进攻。接下来,苏军士兵将要面对的是3公里长的雷区、10部以上的BM-21火箭炮以及大量埋伏在各处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同时,武装分子配备的重武器还包括了无后坐力炮、迫击炮以及肩扛式火箭发射器。

10月28日,“独断行动”正式开始。苏军首先在敌后进行了一场试探性质的虚假机降作战,将大量假人模型空投而下。地面上的武装分子不明就里,纷纷对空开火射击。此时,苏军的侦察机趁机记录下该地区火力点的部署情况。随后,苏军地面部队发挥火力优势,对目标区域进行了持续4个小时的炮击,在充分的火力准备后,苏军地面部队开始发起进攻。

独断行动中,一架苏军MI-24武装正从机场起飞,驰援在山区作战的苏军地面部队,注意前景的Mig-23

苏军打通了保加的斯到霍斯特的道路后,指挥官决心保证道路的畅通,于是派遣部队扼守道路上各个战略要点,防止武装分子发起反扑。其中一个战略要点,是一处高3234米的无名高地,分配扼守这个要点的部队,是苏联第345独立近卫空降团的第九连——电影中的主角。

1988年1月7日,第九连士兵的39名士兵搭乘直升机,空降在3234高地的山顶。这一天是俄罗斯东正教庆祝基督诞生的日子,因而第九连的这次行动一开始就带有几分庄重的宗教意味。

一张从苏联直升机上拍摄的照片,近处这个山头就是著名的3234高地

第九连士兵在山顶处掘壕据守,保障山下的苏军车队安全通行。同时,阿富汗的武装分子们正在山下策划夺回3234高地的作战计划。在这次作战中,这批阿富汗游击队将会与一群巴基斯坦佣兵一起,协力进攻3234高地。在严密的组织下,发起进攻的人数将会超过400人,是第九连兵力的十倍之多。

在阿富汗山区奋战的阿富汗武装分子,当时有部分武装分子接受了美国CIA探员的训练

1月7日下午15点30分,正当第九连在3234高地进行掘壕工作的时候,阿富汗游击队员使用了手头上所有能够动用的重武器,向3234高地猛烈开火,荒芜的高地瞬间变成一片火海。在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火力准备后,第一波阿富汗武装分子于16点30分从两个方向对3234高地发起进攻。就在武装分子向第九连的阵地扑来的时候,第九连第一排的士兵们还没有来得及进入战位。此时,一排的其中一名班长——维雅切斯拉夫·亚历山大德罗维奇·亚历山大德罗夫下士手持机枪猛烈开火,立刻压制住冲上阵地的武装分子,为同伴进入战位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然而,这位勇敢的士兵遭到了武装分子的集火射击,身体多处中弹,当场阵亡。不过,武装分子的第一次攻击则被空降兵们打退,在阿富汗人撤退后,地上留下了15具武装分子的尸体。

第一排的亚历山大德罗夫班长勇敢地抄起机枪压制住涌上高地的武装分子,为一排其余士兵进入阵地争取宝贵时间

17点35分,武装分子开始了第二次冲击。此时,第九连损失了不少大口径重机枪,导致压制火力有所欠缺。于是,前线的苏军指挥官便直接调用40集团军的炮火,为第九连提供充足的火力掩护。在后方大口径榴弹炮的猛烈轰击下,武装分子的第二波冲击宣告失败。19点10分,武装分子在进行另外一次火力准备之后,发起了第三次冲击。不过在苏军密集的炮轰面前,武装分子的进攻队伍再次败下阵来。

▲猛烈开火的苏军D-30榴弹炮,在3234高地的战斗中,形势危急的第九连得到了苏军第40集团军群所属炮群的直接支援

午夜前的23点,武装分子发起了第四波、也是最为猛烈的一波冲击。此时,武装分子一边使用重武器压制高地上的火力点,一边对高地发起冲击。武装分子从高地下三个方向同时杀奔而来,甚至不计伤亡强行穿过高地下的雷区!在这次冲击中,武装分子设法逼近到距离第九连阵地50米的位置,并且不断投掷手榴弹,导致战壕内的第九连官兵出现大量伤亡。这场攻击一直持续到8日午夜,武装分子再次被打退,退回到高地下方。

入夜后,阿富汗武装分子的攻势不减,第九连在黑夜中顶住了武装分子的多波进攻

8日凌晨3点,武装分子发起了最后一波进攻。现在武装分子已经逼近到50米的极近距离,而第九连阵地上的弹药几乎耗光,双方随即爆发了近距离肉搏战。就在这个关键时刻,345团第三伞兵营的侦察排在阿列克谢·斯米尔诺夫中尉指挥下赶来增援,该部带来了大量的弹药,使得第九连官兵军心大振,得以继续作战。而此时,苏军炮群亦再发神威,第40集团军所属炮群配备的D-30榴弹炮依靠精准的炮击,大量杀伤在空旷区域上毫无防备的武装分子。最终,阿富汗武装分子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依然无法夺下苏军阵地,只好在凌晨前撤离了3234高地区域。

战斗开始前,第九连的部分人员在3234高地上合影留念

在电影《第九连》中,当苏军的救援部队赶到时,整个第九连几乎伤亡殆尽。而在现实中,345团九连的情况也相差不远:在一整夜的恶战后,第九连的39名官兵中有6人阵亡,28人身受重伤。随后,苏军的直升机在晨光中赶来,把所有重伤员送到附近的野战医院进行急救。

而剩余的第九连官兵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了令人胆寒的事实:他们昨天晚上所面对的,并不是所谓的巴基斯坦雇佣兵,而是以“雇佣兵”身份前来阿富汗参战的巴基斯坦特种部队成员。实际上,在这场交锋中,苏军第九连顶住了400余名武装分子和巴基斯坦特种部队士兵混编部队发起的进攻,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巴基斯坦特种部队的士兵,他们以“雇佣军”的名义进入到了阿富汗境内作战

战斗结束后,所有参加了3234高地之战的苏军士兵几乎都被授予或者追授红星勋章和红旗勋章,只有两人例外——第九连一排班长亚历山大德罗夫和另一名机枪手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梅尔尼科夫列兵壮烈阵亡,被苏联军方追授苏联英雄称号。

第九连的集体授勋仪式,其中两名英勇牺牲的第九连士兵获追授苏联英雄称号

不过,就如同电影《第九连》中所描述的一样,当时这些身上挂满勋章的小伙子没有料到的是,他们用血汗换来的安全道路,从来没有被苏军使用过。因为,此时苏军已经开始成批撤出阿富汗境内了。在数年之后,他们曾经为之战斗过的祖国就会不复存在,而他们身上的苏军军服以及勋章,也全部成为过去式。对于苏联来说,阿富汗战争输了,彻彻底底的输了。但是对于第九连的士兵来说,他们赢了,他们赢得了异国他乡的这场生死较量——3234高地保卫战的胜利!

▲电影《第九连》片中,在晨光照耀搭乘步兵战车离开阿富汗的士兵,他的胸前挂满着勋章,但在前方等着他的,却是苏联轰然解体的命运,不管怎样,第九连的小伙子们依靠着勇气和信心,赢得了3234高地防守战的胜利

来源:点兵堂(本人经授权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