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勤政殿

北京西郊的香山是历史悠久的山林名胜区,自金代始建皇家园囿,元明时期续有营建,清代康熙时设行宫,乾隆时大规模扩建,命名“静宜园”,香山皇家园林达到鼎盛。

勤政殿是静宜园二十八景之首,紧邻香山东门(静宜园东宫门),是清代皇帝在香山静宜园驻跸期间处理政务和接见臣工的场所。

进入香山东宫门,面前是一座牌楼,南北两侧有墙壁。牌楼东面题额为“钟灵毓秀”,西面题额为“香远益清”。

穿过牌楼向西,有一座小巧的石拱桥,桥下为半月池,又名月河、月牙河、金鱼池。

勤政殿正殿在半月池西侧,单檐歇山式建筑,殿宽五楹,坐西朝东,悬乾隆御笔“勤政殿”斗匾。

半月池南北两侧为勤政殿南北配殿,供王公大臣休息。

勤政殿后环抱假山(崖石)。南侧假山上有瀑布泻下注入池内,据说是由双清泉引来的泉水。

咸丰十年(1860年)静宜园勤政殿被英法联军焚毁,仅存殿基。2002年香山公园在原址上复建,2003年7月竣工。

乾隆十一年有《御制勤政殿诗》,乾隆皇帝在诗序和诗中说,设置勤政殿,是表明继承家法,勉励自身的志向;勤政殿建在山脚下,王公大臣进入静宜园可以就近朝见,免却登山的辛苦:

皇祖就西苑趯台之陂为灜台以避暑,视事之所颜曰勤政。皇考圆明园视事之殿亦以勤政名之。予既以静宜名是园,复建殿山麓,延见公卿百僚,取其自外来者近而无登陟之劳也。晨披既勤,昼接靡倦,所行之政即皇祖、皇考之政,因寓意兹名,昭继述之志,用自勖焉。

悦心期有养,好乐励无荒。

漫拟灵称囿,偏宜山号香。

问农频驻跸,咨采喜同堂。

家法传勤政,孜孜敢暂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