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大清最悲情的皇帝,一生勤政宽仁,可最终还是愧对列祖列宗

道光皇帝旻宁身上有很多关键词,平庸、守成、节俭、犹豫、悲情……,可要是将他和父皇嘉庆帝比起来似乎也不那么平庸,关键是他所处的那时代“害”了他。如果要是放在太平岁月,他的个人素质其实还是不错的,无奈生不逢时,愧对列祖列宗。

旻宁从父皇手中接过江山社稷的重担,他是想做一个能守家业的皇帝的。平定了新疆张格尔的叛乱,生擒首逆,那是他一生最为骄傲的时刻。他在为紫光阁功臣图像作的序写到:“非敢邀功拓土,只以失守旧疆是惧。”表达了自己的守成思想。

可是,这个世界发展得太快了。西方各国进入工业革命后,洞开的世界已经不能再允许他像祖宗一样靠闭关锁国来抗拒西方的竞争和挑战了。尽管他勤于政事、宽仁待下、生活俭朴,但这些都无补他应付新的、“祖宗家法”中没有的问题。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开了割地赔款的先例,并不得已而开埠通商。这次失败使他丢尽了面子,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后来,他竟做出了陵寝中裁撤“神功圣德碑”、郊天下不奉配等自我贬损的举动。也许,他是感到自己实在不配享受先祖们的殊荣了。

在自悔和无奈中,他走进了人生的暮年。此时,他的王朝危机更加严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步步加深,一场大规模的太平天国起义即将爆发。面对这些,他都已经无力应付了,他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危机重重的帝国解救出来。在紫禁城的深宅大院里,他昼夜兴叹,讨厌大臣们向他奏报洋务、灾荒、民众暴动等一切事务,而这些事无不关系着国计民生。

没有人知道晚年的道光帝在想什么,时光在叹息、自责和无奈中一天天的过去了,他所剩的时日已经不多了。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他预感到自己死期将近。他将御前大臣、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等十人召至病榻前,当众宣布了立储遗诏。这是一个让让所有大臣们都极度吃惊的遗诏,里面装有两道谕旨:

第一道为:封皇六子奕䜣为亲王。

第二道为: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

交代完后事的当天,道光帝就病死在他的寝宫圆明园慎德堂,终年六十九岁。道光帝死后被谥为“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武智勇慈俭勤孝敏成皇帝”,庙号“宣宗”。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道光帝被安葬在慕陵,和他同葬的还有先他而去的三位皇后。

道光帝的一生,是节俭的一生,是饱受苦难的一生,是悲情的一生。他曾自诩:“我自登极以来,批览章奏,引对臣工,旰食宵衣,三十年如一日,不敢稍有怠惰。”这是说他自己是一个勤政的皇帝,他为人们称道的还有节俭。勤政与节俭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

道光帝向父皇一样,要“法祖守成”。可惜,在那个时代,已经不可能“守成”了,最后还落下个丧权辱国之名。他在位三十年间也做了不少事情,惩治贪污、整顿吏治、治河通漕、清厘盐政、开通海运等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成绩。勤政图治而又鲜有作为,是道光帝一生的悲剧。最终只能在外耻未雪、内忧未除,怀抱一腔恨和愁而撒手人寰。

19世纪中期,中国正处于十字路口,可以说,道光帝是结束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皇帝,同时又是开启中国近代社会的第一个统治者。遗憾的是,他的脚已经迈入了近代的大门,头脑却留在了中世纪。

鸦片战争失败后,他仍然没有看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大原因,更没有看到他面临着变法图新的一次良机,却将更大的灾难和耻辱,留给了他的子孙。最终只能成为中国旧时代的一个殉葬者,而不能成为新时代的开创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