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九龙城寨,一些人的神仙窝,一些人的丧身地

九龙城寨,一个见证了香港百年沧桑的地方,虽然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去过这个神秘的地方,但是通过港产黑帮片或多或少知道这里的故事,在我们的印象中,这里“生人勿近”,是黄赌毒的温床、黑帮的天堂,哪怕是最英勇的干探,也不敢轻易走进这里,因为这里只有贼,而没有兵。

追源溯本,当地原为“九龙寨”,大清官府驻兵于此,守备张保仔等海盗。1842年,英国占领港岛。清廷在此寨筑城防犯英军,名为“九龙寨城”。后来英国进占九龙,并于1899年驱逐城内清兵。直到二战打响,日本人进驻后,城墙遭拆毁,石头用来修筑启德机场新海堤。

二战后,这里成为难民港,起初城寨只是寮屋区,后来还索性建起楼房。就算1950年发生火灾,没有吓跑居民,换来只是重建和加建,最后成为针插不下的巨大聚落。这里因为自历史之上就备受争议,因此成为实实在在的“三不管”地带,也成为港产黑帮片的最大故事来源之所。不论是早期的《城寨出走者》还是近期的《追龙》,讲述的都是城寨的真实点滴。

城寨占地约25000平方米,却住了近4万人之多。加上治权不清,各方“江湖人马”一度札根于此,黄赌毒等不法勾当蓬勃发展,这些恶名一直未能清洗。

城寨中充满无序、黑暗、密集、艰难。在底层,电线如树根一样盘根错节。在天台,电线又如蜘蛛网一样到处乱铺。小孩把鱼骨天线当成游乐场的支架,铁制花笼则囚禁着疲倦的眼睛。访谈中的城寨,混杂着烧腊味、面粉味、糕饼味,还传出污水、烂肉、腐尸的恶臭。每隔几分钟,飞机从天而降,震耳欲聋。牙医、工人、邮差、警察、牧师、道友在迷宫中或停或走,看似危险,“犹如置身恐龙的嘴巴里”,却又那么稀松平常。

没到晚上,城寨的角落中燃起点点星火,各路“道友”(吸粉者)聚在一起飘飘欲仙的“追龙”,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人死在犄角旮旯之处,很是凄惨。

在这里拥有自己的江湖规矩和准则,城外人不能插手,也不敢插手,更无权插手。哪怕是总华探长吕乐(雷洛)这样的瓢把子,也要给城寨大佬们几分薄面,因为得罪了他们,真的很麻烦,还要依仗这些人“赚花红”,所以得罪不得。连带枪的阿Sir们都不敢进入的地方,自然而然成了那些凶徒们的避难所。在外犯事,只要到了城寨,拜了码头,也就没人敢进来抓人。当然,如果是阿Sir们必须要拿的人,也会要求大佬们将人交出来,双方配合默契,坐地起价,互赢互利。

城寨的文化和历史,以及特有的规矩和制度,让这里成为一些人的神仙窝,也曾为一些人葬身地。不过,城寨确实也有被污名化的嫌疑,很多城寨中走出的“笼民”,依旧成为社会栋梁和社会精英,包括一些大明星也是总这里走出来的。

城寨不是钱钟书的《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穷途末路、有技无牌的人才想住进城寨,城寨人离开后害怕生活无以为继。就算逃了出来,却又想回去。有些得到安置的老人,闲时还是会溜回城寨住。

虽然城寨现在已经变了模样,早已不再是那种密密麻麻的“老鼠窝”、“蚁洞”,但城寨的文化和历史却永远保留下来。

这里成为香港电影或国际电影的故事取材地,如《重案组》、《城寨出来者》、《雷洛传》、《O记三合会档案》、《蝙蝠侠-侠影之谜》、《追龙》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