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忠义白鹿原 殷殷赤子情

有人说,一声秦腔吼活了白鹿原,多少是有些原因的。灞桥白鹿原自古人杰地灵,作为西安市境内黄土台原,因传说周平王迁都洛阳途中,曾见原上有白鹿游弋而得名。南依秦岭终南山,北临灞河,居高临下,是古城长安的东南屏障。

汉文帝灞陵位于塬上,故亦称灞陵原。又因居灞水(灞河)之上,故古代又称灞上。

汉高祖刘邦(时为沛公)屯兵霸上与项羽大军对峙,发生了鸿门宴的历史典故。汉文帝时,为了抗击匈奴,任命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刀光剑影之间,留下了多少千古佳话,多少忠义之士演绎了历史,传递了忠君爱国的美名。

我们的祖国,历史源远流长。我们这个民族,对国土,对家园有着极强的情感。这一切的一切,从古人留下的诗句中就可见其豪情。“男人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自古以来,每当敌寇入侵,强虏来袭,忠勇的中华儿女定会誓死保卫家园,坚信“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忠经·天地神明章第一》中说:“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忠,是人对天地、真理、信仰、职守、国家及他人等都至公无私,始终如一,尽心竭力的负责完成份内义务的美德。

陈忠实先生的小说《白鹿原》,为世人讲述了20世纪初渭河平原50年变迁史。特殊的背景,浓厚的关中风情,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古老的土地,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在大革命洪流不息、日寇入侵危机四伏、解放战争风起云涌、白鹿原风云变幻的时代,古老的土地在阵痛中颤栗,中华民族的根脉在洗礼中承传,白鹿原上的人们,为保护自己的国家,保护自己家园的一片土地,与命运奋勇抗争。

在白鹿原·白鹿仓景区里,忠、信、孝、悌成为景区文化的代表,游客们慕名前来游览,听欢快的快板表演,讲述原上人的忠义故事。不少游客循着小说《白鹿原》的描述,来白鹿仓里访古问今,追寻那一道道刻在内心挥之不去的忠、信、孝、悌的印记。

“人披衣甲马上鞍,大小儿郎齐呐喊,催动人马到阵前。头戴束发冠,身穿玉连环,胸前狮子扣,腰中挎龙泉,弯弓似月样,狼牙囊中穿,催开青鬃马,豪杰敢当先。正是豪杰催马进,前哨军人报一声......”

这一曲动人心魂的华阴老腔《将令一声震山川》,讲述了将士们作战前的准备和出征时荡气回肠的故事。在白鹿仓百戏楼、忠孝广场、桃花岛上每天巡回上演,吸引了众多游人的驻足欣赏。

北宋名将狄青当年征战西夏时途径白鹿原安营扎寨,爱兵如子,特别是对有功的士兵都犒赏有加。狄青亲自炸油饼慰劳士兵,炸油饼时,能在一仗外飞面饼入油锅且沸油不溅。古时油贵,油炸食物对普通士兵来讲相当奢侈,于是人们便把狄青为将士们所炸的油饼称为“将军油饼”,以示将士们对狄青的爱戴!

后来,狄青率军在与西夏作战的时候,将士们深感其恩奋勇杀敌,每战必胜。当地村民为纪念将军不世之功,把此油饼依旧命名为将军油饼,口口相传至今。

白鹿原·白鹿仓景区“将军油饼”店铺经营者,祖辈当初辅佐狄青将军,习得了做将军油饼的真功夫,世代相传,所做的油饼形似铜钱,外圆内方,是白鹿原上的人对狄青将军为人刚正、精忠的纪念。就连著名艺人大张伟、吴莫愁、刘维、于小彤对将军油饼也是赞不绝口!

游客们可以在品过美味的油饼之后,穿将军服,敲威风鼓,与将军合影,感受古时战将的风采,品味忠君爱国的赤子情怀。(孟响/文图由白鹿原提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