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赤壁之战为鉴,为何陈友谅还要再犯这个和曹操一样的错误呢

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战是我国三国时期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争,在那次战役中周瑜率领的五万吴蜀联军竟然击败了曹操了,二十多万大军于赤壁之上,而这场战争的结果直接影响了日后天下三分的天下局势,可以说是三国格局的决定性战争了。而周瑜之所以能够打赢曹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擅长水战,而曹操当时统一了北方,所以他的军队大多都是北方人,普通水性为了防止士兵们晕船,

就加所有的船都用铁链锁在了一起,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却给了周瑜可乘之机,终于使出了火烧连营的手段,将曹操的军队成功打败,也让曹操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逃跑回自己的阵地进行休养生息,也就导致了吴蜀阵营有了发展自己的机会,最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不过三国时期已经过去了,我们都说以史为鉴,要从历史事件中学到经验与教训。然而有一个人却没有学到这个教训,导致步了曹操的后尘。

这个人就是在三国时期结束了一千年多后,元末明初的陈友谅。而陈友谅当时的对手就是朱元璋,这场战争也是两个人的决定性的一战,谁赢了谁就会成为这天下最后的主人,而输的那一位则会身败名裂,而这场战争也就是著名的“鄱阳湖水战”。

其实单看这场战争简直就是赤壁之战的一个翻版了,当时的陈友谅就像1000多年前的曹操一样,实力强大,远超朱元璋。无论是士兵的数量还是质量上而言,都比朱元璋要强大的很多。而且但是从士兵上就连在装备上,陈友谅也比朱元璋优秀他的战船不但更加坚固,而且更加大,能够容纳更多的士兵。

所以在从双方在实力上而言,明显的是陈友谅比较占优势的。然而,没有量却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举动,他居然学着曹操想用铁链将所有的战船都锁在了一起。朱元璋见到这个情景自然是非常欣喜,于是赶紧效仿周瑜放了一把火,用火攻之计打败了陈友谅。

不过明明已经有了前车之鉴,为什么陈友谅还要再犯这个和曹操一样的错误呢,难道他不会吸取教训吗?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假设原因。

第一个原因可能就是陈友谅还真的不知道曹操也曾经犯过这样错误,甚至可以说陈友谅并不了解赤壁之战的经过。要知道陈友谅当时所处的年代是元末明初,而三国演义则是成书在明朝之后,所以说陈友谅根本没有读过三国演义这本小说,自然不如我们现在对于赤壁之战这么了解了。而且虽然三国志被列为二十四史之一,是值得一看的历史文集,但是陈友谅当时也不过是略通文墨而已,要他看完二十四史还是有些为难它了,所以三国志他也没有读过,自然也不会对赤壁之战有所了解了。因此陈友谅并不知道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曾经将所有的船只坐在一起,而遇到了火工这件事,如果他知道曹操也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恐怕就会提前避开了。不过不管怎么说,陈友谅和曹操两个人可谓是一对同病相怜的难兄难弟了,居然因为一个错误导致两个枭雄的决定性战争失败。

而第二个原因就是陈友谅可能的确读过三国志,只不过他认为一场战争的胜败并不能表明一个战术的优劣与否,而铁索连环的确能够将它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能够让他的实力更加强大,也就对朱元璋的军队有了压倒性的力量。因此他宁可铤而走险也要赌这一把,将所有的船只都连在了一起,发挥自己的优势,想要一举打败朱元璋。然而让陈友谅没有想到的是他前妻的确是将朱元璋打得落荒而逃,只是却由于上天突然刮起了一阵东风,让朱元璋有了效仿周瑜的条件,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朱元璋在采取了火攻之后,陈友谅也只能束手就擒,乖乖的被他所打败了。

所以说一场战争的胜利与否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士兵和装备的强大固然是一方面,而战术也是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本身的幸运也要占据一方面的优势。如果周瑜和朱元璋没有那么幸运,遭遇到了刚好的东风,那么或许他们的计谋也不会成功,这场战争也就打得没有那么容易,我们也不会看到这么精彩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