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结局看金庸:英雄从来都不存在

猜测一下:百年之后,金庸小说会流传下去吗?如果会,最可能是哪一部?

金庸先生

金庸先生去世,引来了很多人的怀念,他简直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不可替代。然而, 对于一个作家来讲,自己是否在这个世上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他是通过作品和读者、观众交流的,只要作品在、影响在,他的武侠世界、那些武侠人物还有人记得,那金庸就依然在。

其实武侠小说在早期并不能登大雅之堂,当然现在也没什么不同,但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另当别论:他的后期作品,比如《笑傲江湖》、《天龙八部》,乃至封笔之作《鹿鼎记》,早已不是简单的武侠小说了,他开始探讨人性,而从这三部作品的结局中,也可以窥见金庸先生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01 笑傲江湖:从“家国情怀”到“追求自由”

笑傲江湖

金庸早期的小说比如《射雕》系列,有浓厚的“家国情怀”,这从郭靖、杨康两个主人公的名字就能看出来,是让他们不要忘了“靖康之耻”。郭靖一生抗金抗元、义守襄阳、流血牺牲,都是为了家国大义。所以金庸也希望青少年去看这个系列的作品,很容易激起团结和爱国的情感。

其实,金庸写完射雕三部曲之后,理论上就已经没有路了,因为这条武侠路已是巅峰,但金庸另辟蹊径,再造了巅峰,这就要讲到金庸三杰作中的第一部:笑傲江湖。

到了《笑傲江湖》,主旨变了,没有家国,甚至爱情也退居其次,主角令狐冲是一个追求自由的大侠。书上有这样一个情节:令狐冲希望能和任大小姐在一起,结成眷属。但老丈人任我行的条件很明确:要娶我女儿就必须加入日月神教。为了爱情,牺牲自由,行不行?令狐冲的最终决定是不行。因为日月神教禁锢人性,剥夺人的尊严,制造谎言和虚伪。“圣教主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话,他说不出口。天天跪拜磕头、违心拍马,他做不到。令狐冲说:“她(任盈盈)如真要我加盟日月神教,我原非顺她之意不可……可是要我学这些人的样,岂不是枉自为人?”“甚么 ‘中兴圣教,泽被苍生’,甚么 ‘文成武德,仁义英明’,男子汉大丈夫整日价说这些无耻的言语,当真玷污了英雄豪杰的清白。”令狐冲就是“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典型。

令狐冲曾经有过一个回答不了的问题。有一次,在恒山悬空寺,少林方丈问令狐冲:为什么左冷禅恨你?令狐冲说:因为晚辈总是阻挠他的大计。方丈追问:你为什么要阻挠他的大计?令狐冲呆住了,他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用书上的话说就是:令狐冲一呆,一时难以回答,顺口重复了一句:“我为什么要阻挠他的大计?”

左冷禅的“大计”,乃是要合并分散的五岳剑派,统而御之。这听上去并没有什么不对。那么令狐冲为什么要破坏左冷禅的大计?

之前金庸的那些主人公,不管是义薄云天的郭靖,冷傲偏激的杨过,还是优柔寡断的张无忌,豪迈过人的乔峰,都有着明确的人生使命,做事情都有着充分的理由。他们都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斗。

到了令狐冲唱主角时,他当然也是有使命的,就是自由,可以想象,如果左冷禅真的统一了六大派,而不是各派相互制衡,那么他自己也不可能有什么自由安生的日子过,所以他从天性上反感左冷禅这样的人物。

当然在结局设计上,金庸也非常明确表达了这个意思,你看,小说中曾试图实现“大一统”的人物:左冷禅、岳不群、东方不败、任我行,最后无一例外,都死了。

你会发现,金庸以前的武侠人物的状态,多半是为了生存,也就是活下去;而到了令狐冲,开始注重生存质量了,生存、爱情之外,出了一个更爱自由的不羁之人。02 天龙八部:有情皆孽,无人不冤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是迄今为止公认的武侠小说巅峰之作,是一部写尽人性,悲剧色彩浓厚的史诗巨著,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武侠小说之最,代表着目前华人武侠小说的最高峰,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整部小说的名字——“天龙八部”,我想很多人哪怕看完全书或者影视剧,也不知道金庸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名字,而之前很多小说的名字,比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等,一看书名就大概知道讲什么的。

其实,这个名字是在映射主旨,而这个主旨太复杂,所以金庸引用了佛学经典中的概念,天龙八部的大概意思,是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无边与超脱,而这部小说的主旨也可以概括为“有情皆孽,无人不冤”。

你可以发现,从这部《天龙八部》开始,金庸武侠小说的主旨开始复杂,超脱于世俗的追求,开始探索人性。并且,已经开始没有明显的主角了,起码在天龙八部当中,可以称得上主角的有四个:萧峰、段誉、虚竹,还有慕容复,这几个角色性格秉性各异,结局也有所不同,仔细盘算确实能发现一些隐藏的奥妙。

在小说很早的时候,就提到过“北乔峰,南慕容”,这两个人在小说中后来是死敌,慕容复也被认为是一个反派,但仔细看看小说的安排,你会发现,其实萧峰和慕容复是同一类人。

为什么小说要安排“北乔峰,南慕容”这么一个说法,其实慕容复的武功远不及萧峰,他们的目标也完全不一致,但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对自己认定的东西非常执着,甚至是近乎偏执地追求——萧峰追求忠义孝,慕容复追求权力和名誉,而结果是,萧峰在忠义不能全的夹缝中自尽而亡,慕容复在复国梦碎中疯了。

而对应的另一个主角,虚竹,就是完全另一番抉择,他原先是寺庙中老实巴交的小和尚,最后却还俗取了妻子,还是一个公主,而且成了在世俗眼里邪门歪道的“灵鹫宫”宫主。我相信如果是萧峰,他无论如何是跨不过心理这道坎的,但虚竹做到了,哪怕他还了俗,哪怕他是灵鹫宫宫主,照样可以信佛学,照样可以生活,外在的那些形式对他并没有影响。

另外一个主角段誉,我想是四个角色中心理最健康的了,没有太多的纠结、冲突和矛盾,他不在乎权位、不在乎武功,只是在追随自己心中女神的路上,顺便结交个兄弟、充当一下英雄,但他的人生目标是最纯天然的,没有受到后天社会的污染。

其实这四个角色能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在中国的人情世俗社会当中,要想得到生存,或许保持心灵的开放性才能实现,如萧峰、慕容复一般,如此“正经”地生活,一旦碰到无解的难题或理想受阻,一个自尽、一个疯了。

如果像黄药师,你说我是坏人是吧,那我就当坏人,无所谓你们怎么说;或者像郭靖,傻傻的,想不到答案的问题就干脆不想了,随便吧,那么萧峰也许也能活下来,但他做不到。03 鹿鼎记:英雄其实并不存在

鹿鼎记

《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也和之前他所有的武侠小说完全区别开来,我想是最有可能流传下去的经典。

金庸在这部作品中表达了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价值世界,有两个巨大的转变,我想你也可以感觉得到:

第一个,金庸以往武侠小说的主角,几乎清一色的大侠,武功非常高,哪怕一开始很平庸,后来也会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变得武功盖世,但《鹿鼎记》中的主角韦小宝,却完全没有武功。

而且,在故事线上,陈近南那样一个武林高手带领了一帮敢死队成员为着那样一个事业奋斗多年却混不出个明显的名堂,而倒要一个会使用下三滥手段的宫中假太监的庇护,实在是和金庸前面的一系列英雄形象大相径庭。

另外一个,以往金庸小说的主角都是“好人”,起码在读者看来是没有污点的,但韦小宝却不是,他不仅出身并不好,而且人品似乎也有问题,我们几乎可以说韦小宝就是一个“小混混”。

但就是这么一个小混混,成了最终的赢家,而所有武功盖世的那些英雄却都没落了,这个结局意外,却意蕴深长,我们从两方面去看:一个方面呢,韦小宝不忠于任何人,他是真正精神独立的人。

金庸以往的小说主角,都起码是有一个立场的,要么忠于国家,要么忠于自由。但韦小宝不同,他在皇帝、天地会、魔教当中游走来游走去,却不忠于任何人、任何势力,也许他只忠于他自己,没有加入任何利益团体,最后却活下来了。

这一点很重要,就是,我们能脱离所加入的公司、组织,来定义自己吗?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所有英雄都做不到,反而是韦小宝,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脱离任何组织、任何势力,这其实是一种精神的独立和自由,不依附、不依赖。另一个方面,韦小宝是一个真实的人,有污点、有问题的人,但却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常的人。

以往金庸的武侠小说主角,哪怕说一开始有缺点,但最后都改邪归正,成了我们眼里的“好人”,起码在道德上是经得起考验的,简单说就是人品好。

但韦小宝太不同了,不仅仅是出身市井,而且人品从始至终都有问题,没怎么变化:骗人、耍诡计等等,完全一个小混混模样,要是在金庸的其他武侠小说中,他可能就是一个反派。

但问题是,在《鹿鼎记》当中,他不仅是主角,最后的结局还以他走上人生巅峰结束,金庸想借韦小宝这个人物表达什么呢?

像孙悟空这样的英雄人物,金庸写过太多了,读者会很羡慕,因为他们厉害、酷炫,但却很难亲近。为什么?因为不真实,现实情况是,那些英雄人物从来不存在于真实世界当中。

而像猪八戒这样的小丑,没人会羡慕,甚至有人会讨厌,但大多数人会觉得很亲切、搞笑、可爱,为什么,因为真实,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是有问题的人,有缺点、有私欲。

那些我们仰视的伟人、英雄,乃至男神、女神,其实并不存在,他们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是我们的想象造就了他们。

而金庸打造了一个有人品问题的主角,也许就是想说,其实那些英雄,不管是他自己写的,还是生活中我们自己臆想出来的,都并不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像韦小宝这样的人:有缺点并且孱弱,但是却非常真实并凭借自己的努力生存下去。

在《鹿鼎记》当中,金庸似乎把他前生所写的所有武侠小说给推翻了,告诉读者,英雄其实从来都不存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