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的危急关头亲自率兵讨伐刘备?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占据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公元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入青州,占领齐、北海、东安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令于禁率步骑2000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协助扼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都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都,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

就在曹操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屯据沛县。刘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得知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

为什么曹操放着袁绍不管要来亲自收拾刘备呢?

刘备长期驻扎小沛在附近地带有相当人望,最早期入驻徐州时就被陶谦安置在小沛,后期与袁术对峙也以小沛为中心基地。

哪怕被吕布袭击也始终没有脱离小沛为主的核心地带,吕布也无法继续进攻消灭刘备。

可以说刘备在徐州的几年里已经得到当地人的一定支持,还有不满那部分则协助吕布反叛,导致刘备第一次失势。

因为刘备一直没完全把控住徐州,所以曹操一直避免刘备脱离控制回到徐州。

而当时与袁绍对峙期间,刘备恰巧趁着机会抓到空档回到徐州,打算重新建立根据地。

然而刘备并没有搞定徐州的士族。而士族,也不会支持只有少量兵力,草根出身的刘备。除了糜家这样的商人。还有第一次刘备手下张飞杀死曹豹,对徐州士族影响很大。曹豹为丹阳兵将领,徐州丹阳兵亦不会听命与刘备。此时打压刘备是最好的选择。

倘若刘备在徐州站稳了脚,曹操将四面受敌,虽然西北与南侧的凉州荆州不会主动进攻,但西侧北侧袁绍刘备则极大的打压曹操的生存空间。

曹操通过情报工作及对袁绍的了解,刘备和袁绍都不相信曹操能够撒手官渡战场亲征徐州,能做到奇兵效果;事实上“骑卒至,言曹公自来。备大惊,然犹未信。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

曹操收拾完刘备后,经过一年多的对峙,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公元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北方实现了统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