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玉牒 薪火相承——观海王村秋拍明版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宗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其自身特有的历史文献价值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因此为历代所珍视,并与国史,地志并称为“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谱系古来有之,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以致宋代时就已很少能见到旧谱。明清之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昌明。很多世家望族渐渐开始重视这一文化,家谱这一文化典籍渐渐重新出现。据记载康熙、雍正二位皇帝就多次号召纂修家谱,地方官员也热衷于劝说百姓编修家谱,这使得家谱数量大增。

而存世家谱数量虽巨,但现存世者主要是清朝与民国的续修家谱,明代的家谱却廖若晨星,而且多有残破。例如,上海图书馆收藏有17000多部的家谱,明刊本、明抄本加一起才不过近300部。全球存世明谱也不过千部而已。再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凡明代家谱不论残损与否,片页皆可入善。足可见明代谱录之珍罕。这些珍贵的史料或为历史所尘封,或为岁月所侵灭,实为书林憾事。近观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秋拍中即将上拍的二部明代家谱,一为《新安歙北徐村徐氏宗谱》;另一为《新安萧江大宗统谱》皆为明版明印,可谓珍罕。

一、《新安歙北徐村徐氏宗谱》

版本面貌及内容

《新安歙北徐村徐氏宗谱》,半叶11行,行29字,白口,四周单边。首有徐槐芳刻书牌记一篇,上方钤盖明代印信2方。书内依次收录“徐氏家乘品题并序”、“温泉公修谱续”等,最后收世系表。世袭表为欧式排版。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颇便阅读。此谱就以此种形式记载了安徽歙北徐氏宗祖自一世“摛公”始至明万历间四十三世的全部谱系。

徐氏源流

此谱中记载徐姓,源出嬴姓。伯益之子嬴若木封于徐国。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伯益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封其子若木于徐国(今安徽泗县一带),“自若木至偃王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章羽,昭三十年,为吴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这便是此支徐姓的最初由来。而此谱中徐氏部族迁徙新安一脉,与二个人有直接关系。第一位是徐摛。此谱记载“摛公以太子家令出守新安,其时惠政沦洽,若将种德,为子孙地者,此徐一世祖也”这是徐氏一族第一次被封安徽新安。至十五世徐昶再次在安徽歙州为官。歙北徐氏一族由此定居并逐渐壮大起来。谱内“十五世表”中记载 “昶,历官歙州事,见治北七里山川环翠,遂籍家焉,因姓为村曰徐村。新安徐氏之始祖也。公字秉彝,配罗氏生四子,培、堪、增、圭,合葬烟王村上徐潭”徐昶也就成为了新安徐氏一脉的始祖。

纂修经过

徐氏部族在新安不断发展壮大,至万历年间传至第三十九代,已成为新安一带的名门望族。族内已分为“上四二十六分派”、“下四二十六分派”。为了更好的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族内已有修纂家谱的需要。此谱的编纂人徐文清、徐槐芳父子,即为“下四二十六分派”中“润三派”的代表人物。家谱中记载徐文清曰:“文清,由选贡授江西新城分教,升内丘教谕,配庄氏生三子,春、楠、槐,槐继澜合葬松椁中。间埵公,字原静,号温泉。潜心讲学,剋意励行,居庠岁旌德懿,授任历播贤声。享年八十有七。临终正寝,整容犹解,慎独、诚意二章,以训后学”等语。徐文清为徐氏第三十九世,从文中可知其出任教谕一职。明清之际县设“县儒学”内设教谕一人,另设训导数人。此官相当于当时的教委主任或县学校长。并且其饱读诗书,一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徐文清去世后,将修谱工作交给了其子,第四十世的徐槐芳继续完成。谱系中记载“槐芳,配王氏,继叔文澜”。父子相承终创此谱。

此谱的特点

第一,为新安徐氏首个家谱。此谱历徐文清、徐槐芳二代父子相承终成完璧。为徐氏后世修谱奠定了基础。后世清乾隆徐裎、光绪徐闲、民国徐柄衡等人数次续修,皆自此谱衍生而来。谱中大量信息为后世研究明代新安徐氏部族保留了大量一手资料。

第二,流传稀少。此谱在《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列为善本。书中史部传记类中著录“新安歙北徐村徐氏宗谱 不分卷,明徐文清徐洲等纂修,明万历二十九年刻本。十一行,廿五字,白口四周单边”。行款内容与此谱皆吻合。著录仅国家图书馆公藏1部。可见其流传稀少。

第三,版风敞阔字体舒朗。全书通高40.5cm,宽27cm。书内半框高28cm,宽20cm。这个尺寸在明版古籍中当属最大开本之一。通篇手书上板,字体流畅,风骨毕现,一望便知出自徽州名家之手,加之白棉纸精印,更可宝贵。

二、《新安萧江大宗谱》

版本系统

历代江氏家谱分二个系统,一为济阳江系统。此系统发端于山东济阳,后唐末江尚质从山东济阳迁歙之篁墩,为济阳江族之源流。另一为萧江系统。此谱即为萧江系统。内记载了从一世祖“祯公”始,至二十八世。各宗祖迁徙、演进之过程。此书半叶13行,行28字,白口,左右双边。卷首题名为“新安萧江大宗统谱”。内镌有“古鲁萧川舆图”3幅、祖宗墓图14幅等。并刊刻有“萧江谱述”、“萧江谱辨”、“萧江氏辨异记”、“徽州府志”、“祖宗墓图说”、“历代名人行状”及各宗世系表等。世袭表为欧式排版。全书通篇手书上板,白棉纸精印,从序言、版风中可知此谱刊刻于明万历年间。

萧江氏源流

萧江氏是由萧氏演化而来。据《兰陵萧氏二书》记载,萧江氏乃西汉初宰相萧何的后裔。萧何之后传至南北朝时,萧衍创建了南朝的第三个王朝梁朝。萧衍称高祖武帝,江湾的萧江氏乃是高祖武帝的长子即昭明太子萧统之后嗣。到了唐代,这一派中的萧瑀、萧嵩、萧华、萧复、萧俛、萧仿、萧寊、萧遘相继出任宰相,史称唐朝萧氏“八叶宰相”。“八叶宰相”之一的萧遘之仲子萧祯,即为此家谱中萧江一世祖。其在任江南节度使时,父萧遘所辅佐的南唐在唐朝末年的“朱温篡唐”战争中失势,萧遘被杀。萧祯为避风险,隐居安徽歙县篁墩,为避祸害,又“念先世从北渡江而来,遂易萧姓以为江氏。凡江氏宗于萧者,此其鼻祖也”。据此谱中记载,萧桢有三子,“长子江董迁婺源、次子江威迁马汪、三子江郑迁溪南县”。萧江氏由此形成发展。

萧江氏名人

萧氏在中国历史上显赫辉煌,三千多年来,先后出过帝王、名臣、大将。此谱行状中所载万历间户部侍郎、抗倭名将江一麟等名人诰命、赞、行状等六十余篇,足可称有明一代望族。清代,萧江氏中出现了经学家、音韵家江永;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也是萧江氏后裔。为名人辈出的萧江氏增添了一笔绚烂的色彩。

此谱特点

第一,流传稀少,未见著录。此谱半叶13行,行28字,白口左右双边。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未见任何公藏机构有藏。在片叶皆可入善的明代家谱体系中可谓稀少。

第二,此谱收录版图众多,资料性丰富。明末徽派版画可谓中国版画史之极则。版画史中大凡徽州出品,必属精品。此谱内收“古鲁萧川舆图”3幅、祖宗墓图14幅等。细观之刀笔纯熟,线条流畅。当皆出自本地徽州良工之手。并收录抗倭名将江一麟等名人诰命、传记、赞、叙、行状等六十余篇。加之每宗之统述序言共百余篇。为研究明代萧江氏一族的宗族制度、演进过程,徽州的历史文化,明代人物的考证都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第三,版风敞阔,字体舒朗。全书通高43cm,宽25cm。书内半框高29cm,宽22cm。如此宽大的开本且通篇手书上板,在历代古籍中可谓不多。

综上所述,此二部家谱皆流传稀少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我们常见的宗族谱多以活字刷印,活字本的特点是随摆随刷版,多为一版多用,造价较低。而此二谱皆为雕版印刷而成,由于刷印套数有限,故成本极高。另外,二谱开本高度皆在40cm以上,就算在以开本宽大著称的明代,如此大的开本也是不多见的。足可见当时家族的兴旺。两部珍贵的明代家谱将在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2018年秋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中上拍。届时,可飨书林饱学之士赏谱之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