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劝诫谢安“清谈误国”,谢安是如何回答的?令人无法反驳

魏晋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最疲弱的时代之一。西晋本身就是篡夺曹魏的政权,得国不正;在开国伊始的时候,在上层社会中还流行一股奢靡之风,高门贵胄互相争强斗富,晋武帝司马炎不但不制止,反而参与其中;后来西晋皇室出现残酷的内斗,“八王之乱”爆发。常年的战乱使北方人口锐减,引发黑暗的“五胡乱华”时代,刚刚统一的华夏大地再次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北方汉人和晋朝皇室被迫向南方迁徙。西晋彻底灭亡之后,司马睿在王导和王敦的支持下,在建业称帝,即晋元帝。司马睿创立的政权被称为东晋。东晋与北方政权前秦相比还是比较疲弱。万幸的是,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遏制住北方政权南下,这才让汉人文明得以喘息。

其实魏晋时期也不能说一点闪光点也没有,名士之风就是这个黑暗时代的唯一亮色。魏晋时期的名士不拘礼法,放荡不羁,思想极度开放和自由,留给后世宝贵的精神财富。“淝水之战”的主帅谢安就是一位名士。

名士之风虽然看上去超然绝俗,但是也有种种弊端。名士喜欢清谈,研究经理玄学,消极避世。通俗一点来说,这些名士垄断着知识文化和地位,但是成天不干正事。谢安原先就不想做官。妻子看到谢家其他人都门庭显赫,只有谢安还不出仕,不禁责备他。谢安还捂着鼻子说:“就怕将来不得已为官。”

谢安的弟弟谢万北伐前燕时打了败仗,士兵溃逃,只有他一个人回来。谢万因此被贬为庶人。在这个时候谢安才有出山的意向,此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

谢安为人风雅,在做官的时候也是不拘小节。王羲之与谢安关系很好,但是对他的作风不太认可。二人一起登山的时候,王羲之劝说谢安:“夏禹和周文王勤于政事,手脚磨出老茧,饭都不能按时吃。现在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正应该努力报效国家,而不是每日清谈,研究玄学。”

谢安回答道:“秦国任用商鞅积极变法,统一六国以后仍然使用严苛的法家思想,结果二世而亡。哪能说是清谈误国啊?”一下就把王羲之弄没电了。

谢安的说法确实不无道理,积极的力量也要用在正确的地方上才行。如果南辕北辙,反而不如无为而治。

参考文献:《晋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