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个七品知县每年能挣多少钱,为何能够天天大吃大喝?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七品知县的收入,那么,一个七品知县每年能挣多少钱呢。认真的说,那怕是比较清廉的知县,一年最少也能挣1000多两银子。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普通百姓全家一年的开支也不超过10两银子。所以说,知县的收入并不低。

在唐宋时期,官员的工资标准是比较高的。但是到了明朝,朱元璋把官员的工资标准大幅度降低。如果官员天天青菜豆腐,这点钱还是够花的。但是千里为官只为财,如果挣不到钱,还出来做官干什么呢。更何况,官员们都有师爷、丫鬟和仆役,这些人都需要官员自己掏腰包发工资。这样一来,朝廷的工作就远远不够了。这也是明朝贪污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毕竟像海瑞那种官员太少,连徐阶和张居正都不能免俗。

清朝入关之后,沿用了明朝的工资标准。按照清朝的规定,一品高官每年180两银子,至于七品知县一年只有45两银子。

这点钱连做套官服都不够,更不要说养家了。因此在康熙皇帝在位时期,官员贪污腐败的情况非常严重。雍正皇帝上台之后,开始治理这个问题。但如果进行高压,这治标不治本。在心腹重臣李卫的建议下,雍正皇帝推出了养廉银政策。雍正皇帝规定,所有的地方官,除了工资以外,都能得到一笔养廉银。

请注意,京官是没有的。不同地区、不同等级、不同职位的养廉银都不一样,总督、巡抚这个级别的封疆大吏,每年的养廉银都在1万两以上。至于知县这种地方官,一年的养廉银也就是几百两银子。这些银子虽说不算少,但仍无法满足知县的需求。除了养廉银之前,知县还有其他贪污腐败的手段。根据计算,知县一年最少能收入1000多两银子。这还是清廉的知县,如果是那种敲骨吸髓的知县,每年几千两银子不算问题。

在一个县里,只有知县、县丞和主簿三个正牌官员。其中,知县拥有绝对的权力,县丞和主簿都是摇头老爷。这么多事情当然不是知县一个人干,知县需要自己出钱雇佣师爷。所以说,知县的开支很大。根据清朝一些文人的记载,曾经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一位富家出身的官员,给家里的兄弟们写信,意思是家里的财产不要了,你们看着分吧。由此可见,做官比乡绅的收入高得多。这不是个别现象,当时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智囊邬思道为雍正皇帝分析过官员借国库银两的三种原因。第一种打酱油,第二种贪得无厌,第三种不得不借。邬思道分析的非常正确,很大的一部分官员都属于第三种情况。地方官有养廉银,京官则没有,不过京官有自己的渠道,那就是地方官送来的冰炭银。不过冰炭银不是什么京官都有,如果是那种犄角旮旯的京官,估计一两银子也收不到。但六部九卿和军机大臣,每年都会收到大量的冰炭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