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移民南向迁播

本报记者 李幸璜 摄

■ 福建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刘传标

福建对外移民始于唐,盛于宋、元、明、清。历代福建人或东渡海峡到台湾,或南向迁徙海南或东南亚谋生,福建区域文化也随移民步伐而迁播,其中迁往琼州的福建人不在少数。

福建人迁徙海南的五种类型

一是任职海南而落籍。福建科甲鼎盛,人才辈出,单宋代莆田就有进士1666名,宋王安石在《陈执方神道碑》中赞道“兴化多进士。”明朝莆田进士数更是居全国各府之首,明代进士出身、正四品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300多人。福建“多进士、多仕者”,被派到海南任职也多。据现存的族谱和地域乡土资料看,早期福建居民移民海南的多为官宦之家。唐、宋、元、明、清5个朝代,既有奉派地琼州任职官员进而定居海南,又有被贬之闽籍官员。

二是战乱逃难辗转到海南落籍。宋末期间抗击蒙古军队和明末抵抗清军,福建是重要区域,也是康熙年间“迁界”重灾区,因战乱和迁界,福建沿海居民向广东、海南乃至海外避乱逃难中,相当部分避居海南。

三是福建人因在海南商业活动而滞后留海南。

四是拓展生存空间海南垦荒与谋生。

五是因游学海南而迁徙滞后留海南。

闽人的五次大规模迁琼

福建人第一次大规模向海南迁徙,是宋朝末年的战乱。

福建人第二次大规模向海南迁徙,是元末明初的战乱。

福建人第三波大规模迁徙海南,是明末清初的战乱;同时,也有一些是逃灾逃难,反抗压迫而迁徙到海南。

福建人第四次大规模向海南迁徙,是康煕初年的“迁界”。明末清初,郑成功打败荷兰人,统一台湾后,台湾成为反清的基地。因福建沿海抗清斗争,清廷为让台湾得不到大陆的物资,实施“迁界”(从濒海三十里左右,到濒海四十里、五十里、乃至到二三百里不等),设立界碑,乃至修建界墙,强制处在这个范围内的沿海居民迁移,成为一个无人区。迁界主要区域是福建沿海,讨海为生的渔民和疍民的生计断绝,被迫迁到或逃难到海南谋生。

第五次大规模向海南迁徙,是建国初期的政府组织的迁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