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他的名字能止婴孩啼哭,更有戏曲平话传颂的“岳飞八百破十万“典出于他

三国时曹操的虎将很多,也有很多出名的,但是靠关羽帮忙出名的却只有一人,不是和关羽对打出的名。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把他写成是关羽的老朋友,很有义气。后来的说书人因他是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西北)人,而关羽也是山西人,是大同乡,故推测他俩为老相识。山西人很讲感情的。异地遇旧,这就应了那句老话“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民间传说其名字能止婴孩啼哭,更有戏曲平话传颂有“岳飞八百破十万"典出于他。

这个人就是张辽。张辽是丁原部属,后随吕布,又是曹操降虏。他以自己的才力和忠诚获得新主子很大信赖。《三国志》卷十七有《张乐于张徐传》,即张辽、乐进、于禁、张邰和徐晃之传。作者将他们并列入传,说是太祖(曹操)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所谓曹操的”五虎将“,此中张辽,名列第一,写得也最为英武、豪迈。

张辽善打硬仗,敢打硬仗。他在合肥前线独当一面,《三国志》记有八百步卒破吴军十万的特大战绩,此事当时必定大大出名,也大大地增强了曹军威风,灭孙权志气,以至十年后,大魏皇帝曹丕还记忆犹新,再次下诏:“合肥之役,辽、典(李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八百破十万故事确实是一大快事。明清戏曲平话传颂有“岳飞八百破十万",我以为很可能典出此处。

合肥之役,大战逍遥津,张辽是出尽风头的,《三国演义》说“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啼哭"。显然这是艺术夸张。按,此故事虽系小说家给张辽脸上贴金,但史传多有所本:《通鉴》记后赵将军麻秋最勇猛,人呼为麻胡,民间小儿啼,怖以麻胡来,辄止。《南史》有刘胡面黝黑,为越骑校尉,蛮人畏之,小儿啼,语以刘胡来,便止。《唐书》:郝玭为边将,获虏必刳剔,而还其尸,虏大畏,道其名以怖啼儿。《宋史·刘锜传》:锜少时与夏人战屡胜,夏人小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辽史》:耶律休哥败宋兵,宋人欲止小儿啼曰:于越至,辄止。于越,其官号也。《金史》:牙吾塔好用鼓椎击人,其名可怖小儿啼,世呼曰:卢鼓椎。以上集缀见自赵翼《陔余丛考》。

其实此类事甚多,记不胜记,如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名臣》:“王武恭公德用,宽厚善抚士,其貌魁伟,而面色正黑,虽匹夫下卒,闾巷小儿,外至远夷君长,皆知其名,识与不认,称之曰:黑下相公。北虏常呼具名以惊小儿。为戎狄畏服如此。"此即我等儿时所说的“老虎"来也。

以名字用以止婴儿啼哭,也许当年张辽威声也曾为江南民间应用过,惜未见史传。

张辽本姓聂,是汉武帝时马邑豪强壹的后代,为避仇家而改姓张,此后子孙即袭姓张,此也为张姓姓氏来由之一。自汉以来,张姓蔚为中华人姓,良有以也。

张辽发迹在合肥,今合肥有酒取名“张辽酒''。魏黄初三年(222)张辽随曹丕南下时中途病死于江都(今江苏江都西北),据《亳州志》,其墓葬在谯郡(今安徽亳州),但合肥的不知何朝出现的虚墓,却因其故事而大出其名。近年还塑建了张辽立马持长刀的无须铜像,耀武扬威,神采奕奕,但从服饰、兵器和长相而言,要不是写明张辽造像,我还以为是明朝的一个武士呢。因为建安二十年(215)战于合肥的荡寇将军张辽,此时已四十八岁,在汉魏武人讲究蓄胡的时代,也得赶时髦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