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电锯:盟军进攻德国本土,美国大兵惊呼:“魔鬼来了!”

1945年1月,伴随着苏、美、英、法等西方大国纷纷加入《德黑兰宣言》,德意志第三帝国遭遇两线作战节节败退的颓势,德意志法西斯灭亡指日可待。此时,睥睨天下的美国大兵由德国西部展开了对德本土进攻,在他们看来眼前的柏林城似乎唾手可得,然而,当气势如虹的美国士兵朝着柏林方向发起猛烈行军时,远处传来一阵阵急促的“嗤嗤嗤......”的电锯怒吼声后,行进在队列前方的骁勇美国军士宛如麦浪般齐刷刷地应声而倒,惨叫声、呻吟声、头颅飞溅、残肢蔽日的人间炼狱惨象转瞬犹如魔鬼吞噬着大地,电锯惊魂的肝胆俱裂,让美军尚未来得及反应早已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这是盟军在进攻德意志第三帝国战争中的一个横向片段,而造成美军重大伤亡的则是侥幸逃生的美国大兵口中的“希特勒电锯”MG-42通用机枪。

MG-42通用机枪,由德国金属冲压专家格鲁诺夫博士于1942年以MG34机枪为原型而研制。该枪口径7.92毫米,初速度755米/秒,最高射速可达1500发/分,枪长1219毫米,整枪采用金属冲压工艺制造,配备以毛瑟98式7.92×57毫米枪弹。

由于德国在一战中惨败,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其军工发展不得不遵守《凡尔赛条约》,而重型式水冷机枪成为卡在德国军工前进道路上的一大瓶颈。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1934年,由德国枪械专家施坦格研制的MG34机枪横空出世,枪械的设计方面,MG34机枪配备了弹链供弹和75弹鼓供弹两种弹药互通模式,在作战过程中,该枪被冠以轻型机枪来使用,而换装上重机枪三角架后,MG34极其又可作为重机枪来使用,甚至稍加改装即可装上装甲车车裂上作为车载机枪的用途。由于MG34机枪使用方式灵活多变、界限模糊不清,即便在《凡尔赛条约》的压制下也能很快量产,并快速装备到了德国现役部队中。

除此之外,MG34机枪的优势还在于拆卸简单,采用冷气式枪管更替的设计杜绝了给一战协约国落下口实,而枪管的更换则只需扳动一根杠杆,倾斜枪身,枪管就会自动脱离跳出的方式极大改变了传统的水冷式重机枪的更换速度。

然而,MG34机枪却有一个致命性的缺陷就是整枪的设计零部件过于复杂,采用传统的车床制造模式既耗费生产周期,同时也加大了制造难度,无法适应德意志第三帝国对外扩张的步伐。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德国金属冲压专家格鲁诺夫以MG34为原型,简化MG34机枪的零件设计,并辅以金属冲压工艺,MG-42通用机枪由此而诞生。

MG-42通用机枪批量生产装备德国现役部队后,由于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火力持续输出功能强大,深受德国士兵喜爱,但西方潜伏于德国的谍报人员认为MG-42通用机枪外形丑陋,几乎靠拼装组合的方式根本无法适应战场需要,因此还甚至一度作出了德国原料紧缺,枪械简单粗糙的定论,致使西方各国普遍对MG-42通用机枪不以为然。

但偏偏就是冷气式枪管的独特设计和极简的枪支构造,让MG-42通用机枪无论是在苏联零下四十多度的冰天雪地,还是酷热异常的北非沙漠战场都能毫无压力轻松应对险恶的自然环境,从而为配合希特勒的“闪电战”发挥出了最大功效。

也就是在这种让西方协约国普遍对MG-42通用机枪嗤之以鼻、掉以轻心的过程中,德军凭借着该款神兵利器向毗邻的东、西两线发起了致命的突袭,而西方国家对该武器一以贯之的漠视态度让本国的士兵付出了惨重的生命代价。德意志第三帝国虽然在同盟国的联合绞杀下溃不成军,但每当战场上美国老兵听到“希特勒电锯”的狂怒,都会发出“魔鬼来了”梦魇般的惊呼。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