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一怒!为的并不是红颜而是自己的前程,说说你不知道的吴三桂

关于明朝的最终灭亡,历史上这四个人可以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一个那不用说,就是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崇祯皇帝;第二个是当时的后金首领努尔哈赤;第三个就是明末起义军的首领李自成;最后一个是当时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看多了历史小说或者电视剧的我们总是被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男儿豪情所感动,觉得大丈夫生当如此。但事实上呢?其实吴三桂的反戈一击,投降满清并不是单纯因为一个陈圆圆。

崇祯二年,也就是公元1629年,陕西闹饥荒,老百姓没粮食吃,连草根树皮都被吃光了。但这种情况下,官府还照样催逼租税,于是乎,一场爆发于陕西并很快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就开始了。这些起义军里面,李自成率领的军队因为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对老百姓秋毫不犯,所以最终发展成为了起义军中力量最强大的那一支。1644年,经过几年的辗转作战,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国政权,并于当年三月杀入北京城,至此统治中国276的朱明王朝结束了。但当时全国各处还有很多没有归顺的势力,驻守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就是之一,毕竟这时的吴三桂手下还有几十万大军。如果吴三桂坚守不降那么大顺也是不安稳的,所以李自成给吴三桂的父亲吴骧写了一封劝降信,意图兵不血刃地收编吴三桂。

当时的吴三桂本来是明朝派到关外抗清的,驻扎在宁远一带防守。后来吴三桂收到李自成的信后就打算先到北京看看情况再说,但还没到北京呢,就听一路上一些从北京逃出来的人说,他在北京的家被抄了,父亲吴骧也被抓了,听闻这些吴三桂顿时心生恨意;后来又听说他最宠爱的歌姬陈圆圆也被大顺军抓走了,不禁勃然大怒率兵折回山海关,当众发誓与李自成的大顺军势不两立。但当时的吴三桂偏居山海关一隅,势单力薄,根本无力与大顺军抗衡,而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审时度势,最终决定与满清军队联手。

这就是历史上关于吴三桂降清的大概过程,但我们现在想一想,其实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首先,吴三桂作为大明朝的一员守边大将,其谋略、学识以及政治智慧定不是三岁小儿,加上封建社会男女关系的地位,当时已经32岁的吴三桂断不可能为了区区一个歌姬就断送自己的大好前程;其二,中国有句古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当时的大顺政权是一只由流民组成的农民起义军,其起义的初衷只是为了吃饱肚子,虽然后来随着地盘的扩大战略目标有所增长,但终究逃不过其自身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加上进城后众多李自成的起义军犯了历史上农民起义者的通病,就是一朝得势便蜕化变质,占据北京后的大顺军队没多久就开始变的贪污横行、无恶不作、民心尽失。而这个时候的后金在多尔衮的长期经营下,兵强马壮、物资丰饶,加上关外的地理环境和少数民族的特征,这个时候的后金铁骑李自成军队是打不过的。

所以,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就开始了自己的盘算。李自成和后金是必须得投靠一方的,但到底投靠谁,根据目前的局势看还是后金占优势一些,那就赌一把吧。正好这个时候出现了开头的一幕,其在北京的家产被抄,父母被抓,宠姬被掠··· ···于是乎,已经在心里作好决定的吴三桂为了更冠冕堂皇的美化自己投降后金的行为,毕竟当时的后金在中原正统者眼里是属于看不上的蛮夷,然后吴三桂说出了那句让后世男儿热血澎湃并为之美化投降后金的名言: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

投靠满清的吴三桂,割发称臣,并把战略要地山海关拱手相让。清兵入关后李自成寡不敌众,最终败亡。而山海关一战也决定了明亡后中国的格局。后来,康熙裁撤三藩,吴三桂起兵又造了满清的反,当然结局是一样的。公元1678年,也就是康熙十七年,造反不成的吴三桂在一片混乱与不甘中去世,这个在明末清初的历史上既背弃了大义又丧失了气节的山海关总兵、平西王吴三桂,最终在对利益和欲望无休止的索求中丧失了方向··· ···

关注【玖易飞扬】,只为历史痴狂!更多精彩我们下期再见!

此文章为【玖易飞扬】原创,尊重知识产权!请勿转载!谢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