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与戏曲

今日推送之《三国故事与戏曲》录自《京华感旧录》,作者李克非(1924-1995)。《京华感旧录》一书为李先生的随笔集,书中回忆了很多关于老北京的杂闻轶事,我们将此书中与梨园有关的内容分期连载推送。

三国故事与戏曲

以东汉末年魏、蜀、吴相互间的斗争为题材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著名长篇巨构。而三国故事,远在《三国演义》成书以前,就已广泛流传民间。

南北朝时的裴松之为陈寿的《三国志》作注所征引的一些史传杂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都曾辑录了一些传说中的三国人物的奇闻轶事。

言菊朋之《空城计》

据杜宝《大业拾遗录》载:

“炀帝……以三月上巳日会群臣于曲水,以观水饰。有……曹瞒浴谯水,击水蛟;刘备乘马渡檀溪……皆刻木为之。”所以,至隋代,炀帝观赏水上杂戏表演,已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的节目。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骄儿诗》中有儿童“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描写(《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七回采用了这一情节)。这足以说明到晚唐时期,三国故事已经在民间有很大影响,连孩童们都很熟悉这些情节了。

宋朝市民文艺进一步发达,“说话”(讲唱故事)的“讲史”类中,有“说三分”(即说三国故事)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

苏东坡的《志林》记载:

“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说至三国事,闻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当时的南戏、院本、傀儡戏(木偶戏)、皮影戏也都表演三国故事,可见三国戏在民间的感染力量。宋元戏文《宦门子弟错立身》中提及南戏有《刘先主跳檀溪》、《关大王独赴单刀会》。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五“院本名目”中载有《赤壁鏖兵》、《襄阳会》、《大刘备》、《骂吕布》等。

元朝杂剧中的三国戏,目前知道的就有四、五十种,内容更为丰富。《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要情节,如: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单刀会、白帝城托孤等,在杂剧里都有。所以,元、明之际的罗贯中,正是在这样长期的群众创作的基础上,写成书面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吸取民间话本戏曲中的三国故事的精彩内容,参照大量历史资料。结合他自己的生活斗争经验,写成二百四十回、七十五万字的长篇巨著《三国演义》。

杨小楼之《灞桥挑袍》

单以京剧传统剧目而论,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数目极为可观。如:《甘露寺·回荆州》、《群英会·借东风》。《斩华雄》、《斩颜良》、《华容道》、《走麦城》、《黄鹤楼》、《汉阳院》、《长坂坡·汉津口》、《临江会》、《灞桥挑袍》、《阳平关》、《定军山》、《战宛城》、《三顾茅庐》、《击鼓骂曹》、《天水关》、《铁笼山》,《捉放曹》、《徐母骂曹》、《凤仪亭》、《辕门射戟》、《让徐州》、《水淹七军》、《虎牢关》、《夜战马超》、《卧龙吊孝》、《百骑劫魏营》、《战长沙》、《连营寨》、《白帝城》以及由昆曲移植的《古城会》、《单刀会》等,真是不胜枚举。足见中国戏曲与三国故事的渊源,是久远的。

怀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