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帽子王、亲王可以随身带枪警备吗?

铁帽子王跟亲王,它们都属于清朝待遇最高的爵位。铁帽子王世袭罔替,代代传承,死后可以配享太庙。亲王虽然没有办法做到世袭罔替,可在宗室爵位中,却排行第一。即便当朝一品大员见到它们,也得客客气气,不敢逾越半分。

他们又可参与政务,入主中枢。甚至如果皇帝年幼,它们还可以暂时代替皇帝摄政。可以说,很少人有可以有它们这样的待遇。那么,像铁帽子王、亲王这种享有特殊待遇的人,可以随身带枪警备吗?

相比过去其他朝代,清朝时对于火器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了。这即是当时火器技术推进了一大部分,也是清朝当年打江山,包括后来平定边疆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火器对于战争胜负的重要性。

所以,清朝入关后不就,就在北京筹建了炮局、火药厂,专门用来制造火器。

顺治年间,又组建了专门的鸟枪队,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鸟枪的使用。仅从顺治到雍正年间,清朝有记录在册的火枪数量,达五万余支。

虽然民间禁止私藏火器,但清朝时,对于王公贵族来说,枪支绝对不算一个稀罕物件。

而且,当时火枪款式,并非只有鸟枪一种。因为清朝多位皇帝,都会十分喜欢火枪。所以,宫廷收藏了不少火枪。

从现在留存的一部分来看,其中包括荷兰改鞘枪、西洋气枪、双筒火枪、燧发手枪、扣刨击发枪、自来火手枪等。可见,无论是数量,后者种类,清朝可以使用的火枪,其实并不算少。

只不过,这些火枪都有严格的使用范围。从清朝规定的法律制度来看,只有三种人可以使用。第一种就是皇帝。皇帝使用火枪,除了个人喜爱,用来狩猎。

也是皇帝为了告诉其他人,不要忘记先祖尚武的风气。清朝史书中,就常有皇帝用火枪狩猎的记载。

当年乾隆还是少年时,祖父康熙皇帝就曾带他一同狩猎。当时乾隆自己用火枪,击倒了一只黑熊。按照原本惯例,此时应当上前查看黑熊。因为这是属于他的猎物。可不只为什么,少年时的乾隆却呆在马上不动。

正当众人奇怪时,黑熊又站起来,向乾隆冲来。后来康熙补了一枪,黑熊倒地不起。事后,康熙认为乾隆是个有福的人,特别优待。

后来的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几代皇帝,都有使用火枪狩猎的记录。道光皇帝还开枪打死过几个冲入皇宫的叛军。这也可以看出,火枪在宫廷的普遍。

而这些火枪,除了外面进贡的,其余都是由养心殿造办处的枪炮处制成的。

第二种是给驻扎在京城守卫军队使用的。清朝时,京城地面上驻扎着八旗和巡捕营等官兵。这支军队拱卫紫禁城,直接关系到皇帝人身安全。武器配备上,自然不能太差。这部分枪支由工部制造。

第三种是地方八旗、绿营使用的枪支。这部分枪支,要由地方督抚跟兵部确认数目,由兵部审核通过后,在当地制造。

很明显,铁帽子王、亲王不在私自枪支的范围。

他们可以让那些持有枪支的军队,护卫自己。可是,不能自己藏匿。

乾隆时期,朝廷有明确规定:“私藏火炮及私造鸟枪者,系官革职,兵丁鞭一百革退,火炮,鸟枪俱入宫,该管兼辖各官参处,如有讳饰等情,降二级调用。”从处罚范围到处罚程度,都有详细规定。

当然,像亲王、铁帽子王这种身份的王爷,或许可以凭着自己的身份,能弄到枪支。但是,即便可以,也最多只是零散几支。想要得到不规模的枪支,基本不可能。

因为清朝对枪支管理非常严格。每把火枪都被列入花名册内。平时要勤加点验,仔细勘察。即便损毁报销,也要登记在册。如果出现失误,枪支负责人有直接责任。

而且,从动机上,这些王爷也确实没有必要弄几把火枪随身。除了手枪,大部分清朝枪支都没办法随身携带。如果是担心安全问题,这些王爷都有护卫保护。而且,如果万一被抓,说不定告一个谋反的罪名,爵位就没了。不过

,如果是皇帝特许,就不在法律规定之内了。

但是,一般来说,清朝王爷们即便从其他地方弄到枪支,也会选择上交给皇帝。清朝皇宫隶那些枪支藏品,除了外国人直接送给皇帝,相当一部分就是亲王大臣进献的。他们也可以凭着这个,换来皇帝的赏赐。比直接拥有枪支的收益,安全得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