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纪打击田丰,郭图逼反张郃,袁绍集团内部为何会如此混乱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回,发生在袁绍兴兵发动官渡之战期间,相关人物为袁绍、田丰和逢纪。原文如下:

却说袁绍兴兵,望官渡进发。夏侯惇发书告急。曹操起军七万,前往迎敌,留荀彧守许都。绍兵临发,田丰从狱中上书谏曰:“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逢纪谮曰:“主公兴仁义之师,田丰何得出此不祥之语!”绍因怒,欲斩田丰。众官告免。绍恨曰:“待吾破了曹操,明正其罪!”遂催军进发,旌旗遍野,刀剑如林。行至阳武,下定寨栅。

沮授曰:“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绍怒曰:“田丰慢我军心,吾回日必斩之。汝安敢又如此!”叱左右:“将沮授锁禁军中,待我破曹之后,与田丰一体治罪!”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袁绍决定出兵官渡,对曹操进行战略决战,但这一决策遭到谋士田丰的强烈反对。他冒着再度触怒袁绍的风险,在狱中写信给袁绍,企图阻止袁绍发兵。袁绍大军到达阳武后,谋士沮授又提出不宜贸然发动进攻的建议,结果又招致袁绍的不满,袁绍命人将沮授看押。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逢纪口中的“仁义之师”, 意为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逢纪与田丰不睦,并在袁绍面前进谗言,这一点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据《三国志·袁绍传》注引《先贤行状》载:“纪惮丰亮直,数谗之于绍,绍遂忌丰。”后来田丰对袁绍发动官渡之战进行劝阻,袁绍又将田丰关进了监狱,这一切都与逢纪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官渡之战进行期间,袁绍集团内部还出现了另外的几件大事。首先是郭图等人排斥沮授,使得沮授的兵权被严重削弱;其次是审配借许攸亲属违法而将其妻子收押,导致许攸投降曹操(《三国志· 荀彧传》:“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最后是郭图在诬陷张郃,致使张郃阵前归顺曹操(《三国志·张郃传》:“(郭)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俱,乃归太祖。”)袁绍内部这一系列的内讧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是袁绍集团内部两大势力权斗的结果。从《三国志》及《后汉书》等史料分析,在袁绍集团内部有两大政治势力,分别为颍川集团和河北集团。颍川集团的代表人物为辛评、辛毗、郭图、荀谌及倾向于该集团逢纪等人,河北集团则为田丰、沮授、张郃、高览、审配等人。

从袁绍集团的鼎盛时期开始,这两大势力便展开了激烈的争斗,于是便出现了河北集团的田丰入狱、沮授兵权被削、张郃及高览降曹以及颍川集团的许攸投降等一系列混乱局面。这两大集团的政权,不仅导致了袁绍在官渡之战的惨败,同时也使得后来袁绍的几个儿子之间发生内讧,曾经独霸中原的袁绍集团也因为这两大政治势力的内讧而灰飞烟灭。

参考书籍:《三国志》、《后汉书》、《三国演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