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人们在出行的时候都有些什么禁忌?

在汉代,人们在出行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对于未知世界的恐惧和无助。这是那个时代环境产生的必然,也是当时人们认知世界所停留阶段而产生的结果。

在汉代,人的心里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因此对于外出充满了敬畏和恐惧的心理。因此,人们在外出的时候都要对出行的日子、方向以及行旅的方式进行计算,通过遵从行程的禁忌,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比如,当时有一个人们普遍遵循的禁忌是“上车毋顾”,也就是上车后不要回头。那时人们流行在出行前,通过占卜等方术来确定出行的吉日。

汉代出行车马

除了临行前确定吉日外,出行前人们还经常要祭祀路神。祭祀的对象是三土皇。《宋书·礼志》记载:“祖,道神也,黄帝之子曰累祖,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以求道路之福”。

祭祀祖神是汉代人们出行前必要的程序,以此来获得诸神的保佑。在祭祀祖神的活动中,经常会伴有送别的宴饮,也就是祖道活动。祖道活动参加的人数是出行者地位和影响的直接反映。在东汉后期,在上流社会的祖饯活动中,文人赋诗成了一种风尚。在送别的场景所撰写的送别诗,多根据当时的情景所做,表达了那种离别时期真挚的情感。

人们送行的地点一般是在家门、城门、湖畔、桥边。从当时留存的诗歌之中便可窥见一二:“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人们经常折柳赠别,以表达相思之苦。

汉代出行

巫术的影响同样体现在行旅之中,很多人在旅途之中为了防止鬼怪对自己的侵害,于是身上总带着“行道吉”“行吉”等意思的文字内容,以避灾求福。汉人出行还有佩戴鸿毛的讲究。在那个时代,人们认为这些东西都能够趋利避害,保佑旅途平安顺利。

出行时是否配备车辆是一个人地位高低的象征。汉代的贵族出行往往车辆众多,非常气派。特别是皇帝,他可以拥有最为奢华的车辆。汉制规定,皇帝御乘一般由六匹马驾驶,马首戴冠,上插瞿尾。车轮被涂成红色,车厢上绘有“倚龙伏虎”和云纹,车上有着豪华而精美的装饰品,比如:龙首等。车上还有华美的羽盖和绘有日月升龙形象的高大的旌旗。皇族和文武百官的乘车都有相应的规定,不能逾越自己的等级。

祭祀

皇帝出行具有“大驾”和“法驾”的区别。其中“大驾”特别的隆重,它的规模仿佛中央政府的迁徙一般。公卿以下至县长级别出行时有属吏导行,并有伍伯和骑吏作为前驱。官员必须依照规定出行,如果不按照规定出行便要受到处罚。当时的京兆尹张敞就是因为不按规定出行,自己牵着马在街上走而被弹劾,虽然没有受到很大的处分,但是后来一直未被授予高位。

在上层社会女子出行的时候,坐在辎车上,经常会有侍女的跟随和服侍。同时,贵族的出行一般都会伴有鼓车和歌车的随行,所以一般都是热闹异常。不过,有时候双方势力均等的车队在路上遇到,会因为谁先谁后的问题,而大打出手。东汉时期的霍家,其家奴外出的时候就和御史大夫的家奴争路,大打出手。

在远途的行旅过程中,商人是出行频率最高的一个群体,为了获得经济收益和达到商业效果,商人经常是跨区域的流动。比如南阳的孔氏“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虽然,在西汉初年商人的地位较低,禁止其骑马和行车。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的逐步上升,这些法令早已自动蒸发。“冠盖相望,乘坚策肥”是商人出行的标配。而且,商业都会中,商人经常用甚为华美的车辆来支撑自己的远行。

当时的远行群体还有游学的学子以及政府官员,还有部分流民。人们出行已经有了不同类型的旅馆,其中,由官方营运的机构主要就是传舍、邮和亭舍。传舍,除了传达各种公文之外,还为过往的官吏和朝廷征聘的贤达人士免费提供食宿。同时,传舍内有马厩可以为那些过往的官员提供交通工具。在院子内,还有用于瞭望和报警的角楼和烽燧。对于食宿的供应,会根据过往官吏级别的不同而不同。

邮是传递政府公文的机构。亭是“司奸盗”为基本职能的机构,同时也是旅舍。既可以留宿政府官员,也可以接待普遍的老百姓。当时私人所开的旅馆是“逆旅”和“私馆”。当时在各地都有大量的私人旅舍,他们是百姓出行时期,最为重要的投宿地。

一言:《历史的风尚·汉朝》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研究生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