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林公祠堂有感

喜欢就点关注吧!

关于林公祠堂的文章在七年前曾经写过,当时部队转业待岗,闲着无聊,于是从林公祠堂开始全国的游历过程。福州姓林的不少,号称陈林半天下,黄郑满街摆。练葵花宝典的小林子就是福州的,当然那是金庸小说中杜撰的人物,而再改写这篇文章之时正是金庸先生火化之日。近现代史上姓林的名人中,林则徐当是最负盛名了,已经达到民族英雄的层面。林则徐禁烟的故事从小学时就已经深深扎入脑海,而对于林公的认识也随着岁月的增长而不断完善。今天的到来是党校的现场教学课,挺有现实意义,个人总感觉对历史人物评价还是要客观,不要那种要么十全十美吹上天,要么一文不值贬入地,也就是忠奸模式,历史还是应当还原他本来的面目,看主流。林则徐祠堂与林觉民故居遥遥对应,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后街的南面大约200米处。

祠堂大门朝东,第一道为枣红色屏墙,设左右边门,额题“中兴宗衮”、“左海伟人”,中间是“林则徐纪念馆”六个大字,题字的人是他女婿沈葆桢的曾孙沈觐寿先生,是福州上个世纪末的著名书法家。里面是祠堂的大门,上书“林文忠公祠”。“文忠”是林则徐的谥号,这是皇帝表彰其维护朝廷长远利益的辛劳所赐,和他同获文忠谥号的还有李鸿章、荣禄和胡林翼,而曾国藩的档次则更高一级,叫做文正公,左宗棠是武将,后来是文襄公了。林则徐名字的来由是他出生时巡抚徐嗣曾的车马从其家门经过,于是渴望小孩长大后能出人头地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这位姓徐的官员,于是起名则徐。

这是郭化若将军的对联

二进门是郭化若将军的对联,当年他可是黄埔四期第一名考进第一名毕业的人物,《参考消息》报纸就是源自于他,也是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历史人物。二进院中最显眼的就是“御碑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太过出名,不知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副名句是否受此启发,既是剖明心志,又有自勉之意。其实这是他从西安启程前往戍边时写给家人的诗句,总共八句,还是要连贯起来理解,前面还有两句“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总的意思是很累了干不动了,但只要国家有需要也还是努力干的。

御碑亭

三块碑石呈品字结构排列。中间为咸丰皇帝的“圣旨”,咸丰帝在林则徐逝世后,特别降旨抚慰林则徐家属,由礼部尚书徐郙抄写。左边是祭文,右边是赐林则徐的碑文,分别由陈宝琛和郑孝胥所书,因为都是由皇帝的原文成碑,所以称“御碑”。福州的历史名人之间有个有趣之处,相互间都有姻亲或者其他关系,陈宝琛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他的儿子又资助林觉民去日本留学,他向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作家张爱玲的祖父)推荐了老乡严复;他的爱人办的女子传习师范又出了冰心这样的学生;他的小舅子王仁堪又把鲁迅的爷爷整个半死;郑孝胥也是三坊七巷里的人,当过伪满洲国总理,是汉奸,书法超好,如今的“交通银行”四个字还是他的手迹。对于郑孝胥,个人感觉更是死忠的保皇派,他一生追随清朝,即使在清政府灭亡的情况下,也要坚持辅佐,且不惜成为汉奸。最终据说是因日本人对他不满而遭撤换,随后暴死,失败中也充满着悲哀。

范文澜评价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应当来说,林则徐对外国认知也有个过程,他到广州前也以为外国人的腿不会打弯,也以为英国人吃的是牛羊肉磨成的粉,离不开茶叶,不然“大便不通而死”。不过他转变很快,善于借鉴,创办了解夷情的刊物,编写了《四洲志》,后来把稿件给了魏源,于是便有了《海国图志》;林公还有一件功绩是极力推荐左宗棠,他认为“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他在湘江边上接见左宗棠时,左一激动,结果掉入水中,和他一聊,对左极为肯定,并将在新疆收集到的地理兵法地图资料全部给了左,而左也不负期望,在进军新疆的时候也是用林提供的地图,收回了六分之一的国土。

御碑亭边上就是树德堂。厅正中石供案后是林则徐的坐像,他左拳紧握,眉头紧锁,目光深邃,脸色凝重,一幅忧国忧民的神态,屋顶悬挂道光皇帝御书“福寿”与“功资柱石”巨匾,相当于现在的授予荣誉称号吧,中国人更看重的是面子。我们在这里行三鞠躬礼,每人都向坐像献了鲜花。也许是因为林公的正气泽被后世的缘故,按现在的说法是祖上积德,他的后人人才辈出。共有三儿三女,大儿子林汝舟,二儿子林聪彝,三儿子林拱枢,长女林尘谭,次女林普晴,三女林金銮。林汝舟这一脉人丁比较稀少;二儿子林聪彝的子女占了林则徐后人的约2/3,林聪彝的孙子林炳章当过省财政厅长,又是陈宝琛的长女婿,另外一个孙子林翔当过民国的最高法院院长;三儿子林拱枢参与审理过著名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最出名的曾孙就是凌青,我国第三任驻联合国大使,夫人张联驻斯里兰卡大使,也是首对夫妻大使;林则徐的大女儿嫁给刘齐衔,官至河南巡抚,长子又娶林聪彝女;林则徐的二女儿林普晴八月中秋出生,八月中秋去世,二女婿沈葆桢则是他妹妹的儿子,既是外甥,又是女婿,在她死后,有一幅凭吊她的挽联写道:为名臣女,为名臣妻,江右佐元戎,锦撒夫人分伟绩;以中秋生,以中秋逝,天边图皓魄,云裳仙子证前身。沈葆桢的一个儿子沈瑜庆当过贵州巡抚,而他的女儿沈鹊应嫁给了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林则徐的三女儿嫁给郑葆中,他们的女婿又是沈瑜庆。有点晕了,不过这其实还只是他们的初步关系。

这是林则徐赠予邓廷桢的回京诗,

他俩一同抗英,一同被贬,他相信历史自有公论

树德堂侧门出来是一处小花园。这里亭石楼阁,假山碧水,池鱼嬉戏,闹中取静,环境幽雅,丝毫没有城市的喧闹声,真是一幅极美的画卷;主要建筑是曲尺楼,有板桥、有小花园,然后便进入了展馆的陈列室。又是一进院落,一进门,林的画像两边挂着他的一副名联:“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这是林则徐赠予邓廷桢的回京诗,他俩一同抗英,一同被贬,他相信历史自有公论,不过从内容中还是可以感受其中的郁闷之情。前几年祠堂进行了扩建,开辟了新版的林则徐史绩展,几个主题陈列定位都挺高:矢志报国的闽都赤子、清正务实的社稷名臣、放眼世界的左海伟人、举世共仰的禁毒先驱、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

宠辱皆忘印章

坎儿井

部分印章

教子格言“十无益”

学习了解国外情况

“宠辱皆忘”这是他被贬时刻的印章,反映的是他的心志。展厅中设置了坎儿井的模型,在新疆三年,他因地制宜、兴修推广了可长期使用、效果良好的地下水利工程,即“坎儿井”,还办了许多的大事。后人评价他“崇实行而不事虚名,秉公衷而不持偏见”,“所莅治绩皆卓越”并不过分。他所推荐的左宗棠到了新疆后种了许多柳树,后被人称“左公柳”,也有诗云:“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可见为官一任,为群众办点实事还是最实在的,老百姓也最容易记得住。不用一一详尽描述,只要你慢慢品位。历史人物还是需要回到历史的环境中去对照评价,这位占据了中华民族英雄榜前排达百年之久的钦差大人,他的忠君报国爱民的志愿,以及其勤勉廉洁作风与同朝代的许多名人并无不同,如曾国藩,左宗棠,只不过这两位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在历史学家眼中显得不够完美。而他呢,本来去广西,但到广东普宁时病亡,加上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模范和严以律己的事迹太过于感人,更何况有鸦片战争非凡的民族气节激励着后人,于是上升到了民族英雄的高峰。当然也成为我们新时期干部的榜样。

从展览大厅转出,又是一个大池塘(鹤池),这里有一处水榭戏台,大概是休息静思之地。人生的变化太快,两三年的时间,从声名赫赫的两广总督,威震四海的销烟英雄变成发配边疆的“罪臣”,再重新启用,最后客死他乡。忍辱负重,舍身为国,镇静坦然、慷慨悲歌,他用自己的言行,跃过了一个崭新的人生高度。其实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从民族英雄林则徐,到船政之父沈葆桢,末代帝师陈宝琛,戊戌君子林旭,物竞天择的严复,文坛祖母冰心,人间六月天的林徽因,福州人在近代史上谱写了重重的一笔。然而一切如过眼云烟,林则徐、严复不再有了,冰心、林徽因也不再有了,福州似乎正从人文荟萃英豪辈出的颠峰蹒跚而下,无可奈何地被边缘化,顾影自怜,向隅而泣,三坊七巷的荣耀也成昨日黄花暗夜流星,成日薄西山之境。还好启动了三坊七巷的改造,修葺一新的南后街游人如织,坊巷也在逐步恢复生机。其实随着朝代的更替,起起伏伏,时盛时衰,古迹也历经磨难,甚而消失,对错无可复谈,价值判断自有不同解说。人们总是以历史来抒情,有时却忘了以古鉴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林公在广东的办公室悬挂的对联,还是林公的名言博大,伟人毕竟是伟人。再抄一首诗结束此文: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宠辱不惊,宠辱皆忘,我们离这个境界还远着。

2018-11-13于福州党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