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诚面对舞蹈——读江东《弱水一瓢——舞理的寻觅与所得》

作者:谢士杰

如何将学术传统与现代研究进行有机结合,中国舞蹈学者江东先生的著作《弱水一瓢——舞理的寻觅与所得》给出一个较好的回答。全书分为“传统流觞”“舞评走廊”“他山尽望”“创作回甘”“访谈实录”六个部分,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编织起作者与舞蹈结缘的美好画卷。

《弱水一瓢》是江东三十余年理论生涯的又一次集大成之作,借用该书“后记”中的一段话来表达作者创作态度:“阅历伴着年龄共同增长,在得与失的权衡中度量着人生的滋味和意义,年过半百仍充满冀望。”细加揣摩,《弱水一瓢》一书嘉惠后学之处颇多,仅择其中最感人心者,略述一二。

舞蹈评论的回望与思考

有舞蹈学博士头衔的江东先生具有超越常人的鉴赏能力,他一只脚站在舞蹈文化的学术阅读与研究上,另一只脚则站在对现实的整体关注之上,以一种客观严谨的态度、鲜活的感受力,始终保持着一份忠于自己的真诚和热情。

《舞评走廊》板块有二十二篇舞评,这些文章一不靠引经据典,二不卖弄貌似高深的理论,写得自然、有理、生动、真实,不但体现了作者对作家和作品的深刻理解,还融入了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感受。

舞剧表演具有瞬时性。如果是用深奥的学术理论来剖析艺术表演,往往让普通读者晕头转向。对此,作者以一段复现舞蹈表演的叙述,言之凿凿地表达了自己的艺术感受:

随着观众走入大剧院,舞台上静静地斜躺着一面巨大的金钲,金钲上斜盖着一块红色幕布,这个场景对于古老时光的凸出,让一股来自远古的神秘感油然而生。随着雄浑而豪迈的乐声响起,红色幕布呼啸而起,翻滚过后,硕大的金钲被众将士托到半空中,一束强光让金钲变得辉煌而至高无上,一身金装在身的唐太宗李世民,看着脚下猎猎的旌旗和意气风发的唐兵、伟岸而英气豪发——舞剧《丝路长城》的序——“西风烈”,就在这样的气氛中亮相。

有时,对于一些严肃、深奥的学术问题,作者并没有马上给出精确的结论,而是保持一种随时更新的问题意识,倾听和体察这个时代的异质之声。比如,在谈到舞蹈诗《中华赋》的结构时,他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中华赋》是一部旗帜鲜明的舞蹈诗作品。舞蹈诗是一种新型的舞蹈体裁,但打从它出现至今,一直不为某些业内人士认可。在持反对观点的人眼中,“舞蹈诗”不过是一个做不出舞剧之余的借口而已。当然,我不否认这种情况的存在,一些粗制滥造的剧目确有借新奇体裁,沽名钓誉之嫌。但我也同时认为,绝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这种新兴的形式。比如《中华赋》这样的作品,根据内容特质判断,舞剧并非它的最优表现形式,使用“舞蹈诗”更为贴切。

在两种观点的对照中,在辩证否定观的指导下,作者通过自己的思考给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就在看似不经意中,他“润物细无声”地道出了一个个高难命题的答案。

匠心可观的舞蹈学文化视野

舞蹈载录历史,也许充满残缺,却也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印记,进而塑造着历史。作者并不是仅就一个舞种,进行单方面梳理,而是在历史视野下对舞蹈景观进行描述。这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视野的开阔性,论述的延展性,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体系的全面性。每个舞种的诞生除了舞蹈自身演进发展外,与它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书中大篇幅地引入每个舞种背后的历史逻辑和人文视域,读者可以从中掌握中国舞蹈的发展阶段和脉络。

以人物为线索的探讨。每一篇文章,由于有人物作为绾合各种现象、话题的线索,加之作者对当代舞蹈的思考,绝不求之过深,更不故作犀利的揣测,而是用现代的学术语言清晰地将众多舞蹈现象表述出来,此类论述往往较能体贴读者可感的情境。作者从字法、句法、用典、用韵步步生发,多用设问、反问或自问自答的方式,或站在作者角度来揣摩,或代入读者的立场来思索,或引入“他者”视角,将中国当代舞蹈置于世界格局内进行观察与分析。

作者“舞蹈学文化视野”的另一个方向,是主题系联。书中既有纵线上对各个舞种(民族民间舞、芭蕾等)所进行的历史脉络梳理,又有横线上对于不同舞种发展态势的综合分析。无论是理论概念的剖析、实践探索的体悟,还是对近三十部舞剧的观后评论、作者投入到舞剧创作的心得体会,以及关于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以及舞蹈高等教育等话题的访谈记录,这六个部分各以主题展开,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作者在《故事讲得通,观众看得懂——舞剧〈泥人的事〉编剧谈》一文中,提到舞剧创作过程的艰辛和快乐,他指出编剧与导演的彼此认同是创作舞剧的基础。在舞剧《泥人的事》创作初期,紧紧抓住“民国时期”这个角度,并与“天津”这座城市的时代背景巧妙呼应起来,为舞剧创作提供想象的画面。而在实地采风后,起初的设想与故事的“可看性”之间产生矛盾,因此编导必须重新思考,进行取舍,放弃一些过于理想化的思路。通过对剧本的不断讨论,修改,完善,编剧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前前后后六易其稿。舞剧创作之艰辛,可见一斑。

上述点滴,当不能尽述《弱水一瓢》之精彩。伏尔泰曾说过,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弱水一瓢》就如一声清脆的钟声,提醒笔者用一种真诚和热情的态度,寻觅舞理,方能有所得。(谢士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