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的老师拿假古董骗他,溥仪命人取出一物,立马现了原形

文物古董收藏之盛,无过于皇宫。天下珍宝汇聚于此,数量之丰盛,世罕其匹。俗语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练就一双鉴宝慧眼,想必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每日耳濡目染,就连末代皇帝溥仪,也有着深厚的文物鉴赏水平。

溥仪在青少年时期学习虽然不上进,但是对皇宫里收藏的古版书籍和古文物却非常重视。还没被赶冯玉祥赶出故宫前,溥仪经常打着鉴赏、赏赐的名义让弟弟溥杰等人偷偷把宝贝带出皇宫。长期以来,只见出,不见入,故宫里的留守太监自然心里明白了大半。一些珍贵的古版书籍还有名画就这样被他搞出宫外。

到了1924年溥仪搬离紫禁城时,光运往天津的文物就有七八十口大箱子,毋庸置疑这些稀世珍宝多出自故宫。九一八事变后,溥仪又把这批宝贝带去了东北。有一年过“万寿节”时,溥仪的七叔载涛和溥伒来伪皇宫。溥仪兴高采烈地对身边人说:“涛七爷和伒大叔他们都爱看字,把苏东坡的“二赋”手卷拿来,叫他们也开开眼界。”

于是侍从从藏书楼取来展开,真是琳琅满目,全室生辉,东坡居士的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赋合称二赋,即《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是世上仅存的珍品之一,加盖的收藏家图章钤记有六十六个之多,还有元、明、清历朝名人的题跋,仅乾隆皇帝的御跋前后竟有三段。此外,司马光《资治通鉴》的部分原手稿也被溥仪给弄走了。

溥仪的文物鉴赏水平有过高?有一件小事很能说明水平。溥仪刚到东北没多久,有一天,他的老师罗振玉带了一些汉玉,请溥仪过目。这个罗振玉可说一位文物大家,他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甲骨文研究的奠基者。在当时与王国维、陈寅恪、梁启超等人齐名。不过此翁品行很差,经常做些坑蒙拐骗别人家文物的事情。连溥仪都称他是假古董贩子。

罗振玉年轻时曾在一富绅家教书三年,东翁死后,他利用东家女主人的无知,一面嚎哭流涕,拒收一年的教书薪资;一面说愿留东家的几件旧书和字画,作为纪念。女东家认为这位罗先生心眼好,就请他自己到藏书楼任意挑选。结果他精选出几筐“纪念品”,都是稀世珍宝,满载而归。

这回罗振玉故技重施,又想以献玉为名,博得溥仪的欢心,溥仪高兴之下赏他几件故宫文物就更好了。溥仪看了罗振玉献上来的汉玉,什么话都没说,让侍从把他的“天下第一白”取来,与罗拿来的汉玉对比。俗话说货比货得仍,溥仪的“天下第一白”一亮相,结果使罗拿来的汉玉大有逊色。他进献的汉玉,溥仪一块都没要,又全都拿回去了。

罗振玉走后,溥仪对身边侍从说:”罗振玉专拿赝品弄人,他的那些汉玉,都是把玉石放在热豆油锅里炸,然后变色的,没有一件能看得上眼。”

这回连文物大师都在溥仪面前栽了跟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