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芳墓出土一把“神秘”骨尺,竟帮助专家意找到了一个消失的城市

在考古活动中,专家们总能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断出一个大的历史事件,甚至是在考古工作中,取得一些突破性的成就和进展。比如,考古专家们曾根据一处古墓中发现的骨尺,找到了一座消失的城市。这件事虽然听着有些玄乎,但确实是千真万确的事实。那么根据骨尺找到的是哪座城市呢?考古专家们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65年的7月份,北京市的文管部门,接到群众电话,说在八宝山西郊的山坡上,有人挖到了古墓,所以几名考古专家们就立即乘坐吉普车,赶到了现场。

据挖到古墓的村民反映,他们原本是准备在山坡山开垦出一片土地,然后种点豆子,可谁知竟然挖出来几块青砖,而且还越挖越多,最后,还在青砖下面挖到了一个黑窟窿,村民们觉得下面是古墓,于是就打电话,将情况反应给了相关部门。

这几名考古专家们踩着梯子,下到了黑窟窿里面,经过初步的勘察,确定了这是一处晋代古墓,并随后对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经过数月的清理,专家们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金银玉器等等。并从墓志铭得知,墓主人的身份是西晋王浚的爱妻华芳,虽然华芳在史料中鲜有记载,但是其丈夫王浚,可是晋武帝司马炎时期的大将,为西晋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考古专家们在墓室内,还清理出来一把骨尺,而且就是靠着这把神奇的骨尺,找到了一个消失的城市。

这件骨尺保存完好,上面的刻度也清晰可读,最关键的是通过这把骨尺的刻度,专家得出了一个结论,西晋时期的一尺约为24.2厘米(现在1尺约等于33.3厘米),所以这也佐证了晋朝史料对刻度的记载是真实的,而且骨尺作为当时尺度的见证实物,故此,也显得更加珍贵。那么很对读者都不理解了,专家们是怎么将这把骨尺和消失的城市联系上的呢?

您想要搞清这个问题,那就让小编再说一下华芳墓的墓志铭。在墓志铭中有这样一句话:“今岁民荒民饥,未得南还,辄权假葬于燕国蓟城西廿里”,所以这就说明,王浚安葬华芳的地方是在蓟城以西二十里。而当专家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就不淡定了,因为蓟城在战国时期,正是七雄之一燕国的都城,由于经过两千多年的风云变幻,所以蓟城的具体位置在哪,已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然而这次终于有了一个靠谱的线索。

因为通过骨尺的长度,就可以对华芳墓的墓志铭的“20”里,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在西晋时期1尺约等于24.2厘米,而1步等于6尺,所以一步就是1.425米;在晋代的时候,300步为1里,因此1里约等于435.6米,所以20里就是8712米。根据计算,蓟城西城门的位置,就在从华芳墓水平向东量8712米的地方,即现在北京海淀区会城门附近(误差最多不过几十米)。所以考古专家就这样“轻松加愉快”地找到了蓟城的位置。试想,如果没有这把骨尺,按照我们现在1尺约等于33.3厘米来算的话,那20里的距离就成了11988米,误差也高达3276米,所以这位置也早就偏到姥姥家了。

考古学家们通过测量,发掘等手段,进一步的确定了蓟城的位置,真正的蓟城位置和专家通过骨尺计算出来的蓟城位置相比,基本叠合,靠一把尺子找到一座都城的事儿,也只有考古专家们能做到,想一想,这事儿也真的够神奇。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