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的 “替死鬼”,大隋第一功臣之后因一句谶语惨遭杀害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修建运河,三征高句丽,民间苦不堪言,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同时为了减少起义造反带来的负面影响,各种诡异难测的谶纬预言也被编出,逐渐流传开来。在这之中,最有名的一句谶语要数“李将代杨”,由于当时杨广已是惊弓之鸟,因此对这句谶语也是深信不疑。

由于李姓之人过多,隋炀帝不可能将姓李的人都杀光,不过他也不是没有考量,要知道眼下虽然天下大乱,但也需要是贵族门阀才有争夺天下的资格,于是他决定除掉朝中符合这句谶语的李姓贵戚高官,特别是关陇贵族之中的李姓成员。

在关陇贵族中,姓李的一共有三家,分别是:时任近卫的柱国李弼的曾孙李密、自幼与自己一同长大的柱国李虎的孙子李渊,以及大将军李远的孙子李敏。

本来隋炀帝因为“桃李子,得天下,勿浪语,谁道许”,将最大的怀疑对象定为李密,但由于李密参与杨玄感谋反而流落江湖,因此隋炀帝的目标是李渊和李敏。而由于李敏的先人李穆在隋文帝杨坚立隋时出工出力,一直是大隋第一功臣,而且在隋文帝取代北周的整个过程中,他的大女儿、北周皇后、隋乐平公主杨丽华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因此,杨丽华在隋朝建成后,一直受到隋朝两代帝王的尊重,在朝中无人能比。而杨丽华仅有一女,名为宇文娥英,其母如此尊贵,她的地位自然崇高无比,无异于皇室公主,而她的丈夫就是李敏,可见李敏的背景是多么深厚。不仅如此,李敏和隋朝皇帝的关系非常密切,在隋炀帝征讨高句丽的过程中,李敏一直负责掌管后勤运输。因此要论当时在朝廷的实权地位与背景,李敏要高于后来的唐高祖李渊太多。

正因为如此,隋炀帝认为李敏最有可能谋反叛变,取代自己另立王朝,于是将他灭族,从而忽略了桃李子这句谶语的“桃”同“陶”,而陶唐又是上古时期尧帝的别名,李渊的爵位是唐国公,答案呼之欲出。而李渊也因为李敏的“顶缸”而成功逃过一劫,最终成就大业,建立唐朝,这句奇妙的谶语也就无端得到了应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