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字帖《淳化阁帖》竟然影响那么多书法家?看到后真的是受教了

我国古代汇帖,自从李煜《升元帖》创开先声,后世帝王官府、雅士汇刻法帖的,代不绝书,而其中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当数被后人道为“法帖之祖”的《淳化阁帖》。

说到 《淳化阁帖》,自然离不开宋太宗和王著。宋太宗赵灵是个非常痴迷书法的皇上,据说他平时兴致上来,经常会发疯般地把字练到半夜三更。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农历十月的天,赵灵兴致勃勃地把自己创作的飞白书赐给幸相李肪说:“我在每天退朝以后从不虚度光阴, 读书之外,又孜孜不倦地练习楷书、草书和飞白等书体。”可见他在书体耕耘上的着力点。到了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赵灵还发下狠,做了一件书法史上的大事,就是把皇家和士大夫家里收藏的汉晋以来名家法帖,下令让翰林院里的侍书学士王著其人进行选编摹刻,然后用最好的南唐澄心堂纸、李廷玮墨进行拓制,汇成《淳化阁帖》十卷。

在书法上,王著学习王羲之和智永,写得手好字很是受到赵灵的赏识。平时,赵灵经常派人拿自己的书法去请教王著,王著总是笑说功夫还没有到家。结果,太宗又用心写了好长段时间,再派人去请教,可王著还是说火候不够。当时有人问王著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不怕得罪皇上吗?”王著闻言回答:“皇 上的字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我假如一下子就说好,怕皇上今后就不再用心了。”后来太宗赵灵的书法有了较大的进步,都是王著规劝的缘故。

刻成后的《淳化阁帖》,由于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汇帖,一向有“法帖之祖”的称誉。帖中所收,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法,第二卷到第四卷为历代名臣法帖,第三卷到第五卷为诸家法帖,第六卷到第八卷为王羲之各帖,第九卷第十卷为王献之各帖。其中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帖,占去了足足一半的篇幅。

帖的每卷卷末,我们可以看到“淳化三年王辰岁( 公元992年)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摹勒上石”的篆书字样,说明应该是刻在石上的,可是从宋人的记录来看,又多数说是刻在枣木版上。由于原刻早已佚失,于是究竟刻在石上还是枣木上面,就成了无头官司。关于《淳化阁帖》的刻本流传,可惜因为帖是皇家官廷所刻,当时只限于拓赐进入枢密院和中书省“二府”的高级官员,所以古本流传到今天的,也就珍稀得像凤毛麟角了。

可惜的是《淳化阁帖》的选编工作并不精审,帖里不仅有好多作品标错了作者,并且还有部分伪迹夹杂在里面,所以后人对此批评指责的很多。不过无论如何,《淳化阁帖》 毕竟为保存大量古人的书迹,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它的历史地位不容抹杀。

自从王著摹刻《淳化阁帖》以后,历代翻刻和重辑的很多,如较为著名的,就有潘师且的《绛帖》、宝月大师的《潭帖》、蔡京的《大观帖》、刘焘的《太清楼帖》、文徵明的《停云馆帖》、董其昌的《戏鸿堂帖》、吴廷的《余清斋帖》、清初冯铨集摹的《快雪堂帖》等,可谓祖祖孙孙,分枝旁出。

这些以《淳化阁帖》为祖本翻刻和重辑的汇帖,对于没有照相印刷的古代来说,无论是对于古法书的传播还是学习,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古代的书本并不现代书本差太多,现代书本也多了,内容也特别的杂,根本都学不到啥内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