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公,仁政下的狠辣果敢,看他如何一石三鸟?

阿彬说西周第9期

说到周公,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他是武王的弟弟,武王死后,成王继位,成王年幼不足以威慑诸侯,周公就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为了维护周初的统治,制礼作乐,等到成王长大又还政于成王退居于幕后。周公无疑是一位古代先贤,可以说他的谋略彻底征服了当世、后世,他是如何做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呢?

我们先来分析下周公的性格,《尚书·大传》中说:"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我们不说礼乐仁义之事,从尚书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周公做事情效率极高,可以说是快、准、狠,周公的性格不似刘备的仁懦,神似曹操,人有两张脸,在他的仁义外表下又包含有狠辣的一面。

在平定东夷之乱后,西周的军队攻克奄国,会师途中带回众多东夷俘虏和殷商遗民。这么多人该如何处理呢?杀掉?肯定是不行的这和文王所倡导的仁爱相违背,如何安置他们成了个大问题,这个如果解决不好,难保改日他们还会继续作乱。从中,周公看到了问题的关键,周人发迹与岐山以西,国都镐京太过偏西,东夷地区如果再次作乱由镐京出兵岂不是鞭长莫及?为了加强对东部的控制,在周公的主持下,东都洛邑在成王五年营建完成。

周公采取迁化殷商遗民的办法,周公大肆分封诸侯,将俘虏遗民分而治之。《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成王时分给鲁国的有殷人六个族,分给卫国的有殷人七个族,分给唐国(即后来的晋国)的有原属于赤狄族的怀姓宗族九个族等。将反周的殷商遗民调离,并把他们打散分配给周人诸侯他的这一措施,可谓是一箭多雕,精妙绝伦。这大大降低了他们再次造反的可能性,将他们调离原地等于剪断了他们的根,他们到了陌生的环境里,互相不熟悉,想在造反就很难了。

姜子牙的封地在齐国,周公践奄后,周公将自己的儿子伯禽封在鲁都城奄。以下纯属我个人猜测,周公分封自己儿子于鲁地是要监视东夷、也意在防卫齐。我们不知道周公有没有开天眼,周公似乎已经预料到齐国今后会强大,强大到有可能谋反,鲁国离齐国不远,派自己的儿子于鲁地一来稳固东都,二来像间谍一样监视齐国,使齐国不能妄动。

周公最具后人推崇的就是礼乐制,礼乐制给了人们人文道德的关怀,也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此时成王已经长大,周公没有贪恋权利还政于成王,他的美德受到了后世的推崇,其中尤以孔子为甚,孔子曾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公的思想“敬德保民”,他要求统治者处罚要慎重,要依法从事。至于改造陋习--酗酒,一是限制,二是引导,三是区别对待。做为统治者,要勤勉从事。

周公致政之后,不久得了重病后死去,葬于文王墓地毕。

喜欢的话点点关注o(* ̄︶ ̄*)o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