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词人辛弃疾,挥鞭赶马上战场,笔墨挥就千首词

若要说起咱们优秀的北方男子,小编就不得不提起“好义气只图收复失地,不得志寄情文学创作”的著名“文艺老年”辛弃疾了。他的一生,可谓是起伏跌宕,空有一腔报国志愿,但却屡受同僚们的排挤,再加之上头朝廷的不喜欢,三管齐下,即便他有行动有想法,却最终被湮灭在战争的炮火中。实在是可惜又可叹。刨除掉政治上的不得志,在文学创作中,他也是给后人留下了不少意义非凡的古词作品,他的风格较为雄壮豪放,在那个整体风格都偏向于委婉的时代来说,的确是文创土地中深深扎根成长的一大朵奇葩。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他的人生吧!

辛弃疾作为一名铁骨的北方汉子,自从出生之后,就不太走寻常路。那个时候北地已经落到了金人们的手中,家中长辈则是希望他能够改变命运,做一名普通的文创作家。虽然当时祖父事今,但他内心却希望能够有一天拿起武器与“上司”一绝高低,收复原本属于汉人的土地。小编不得不说,这种纠结的思想就是老辛家的代代传承的。等他长大后,想要报国的想法日益强烈,他被胸中的念头所鼓舞,于公元1161年,正式飙马南行,参与了“民间抗金联合会”,但在次年,会内领袖被叛徒所杀,他怒从心起,将叛徒掳回南宋,后处决。

在此时,他也因为这浑身斗志和英勇表现而被朝堂知悉,二十五岁时,他便转入仕途,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可能有看官就要说了,他起点这么高,又怎么会“不得志”呢?您听小编继续往下讲。老辛初到南方,对当时的情况实在是不怎么了解,但总算是当官了,总要做一点对国家有帮助的事,于是,他就开始进言,各种“强烈请求抗金”“呼吁老板北伐”的册子写了一大箩筐,在民间倒是广受传赞。但是面对“呼唤和平”的老板,这一大箩筐倒成了废纸。如此这般大好年华荒废到了1180年。

这一年,已经四十一岁的他犹豫屡不得志,在现今的南昌任知府时大修庄园。这庄园修的好啊,高的地方是房屋小舍,低的地方开田种地,也正是因此,他才有了“稼轩”一名。他做好了准备归隐的准备,但同年就被同僚们弹劾了一大通。小编猜测,也就是“老辛腐败啦,官家看看他薅咱们羊毛啦”,皇帝一听那不行,你敢搞我,我废了你!于是,他就被落了官,正是开始了闲居生活。这一闲就闲到了二十年以后。

1203年,由于国家人才不够使,已经六十四岁高龄的老辛再次被提拔,但“心若在愿望就在”,他精神大振,屡屡谏言。他登“北固亭”,心有所感,留下了著名古词,但却再次被攻击遭贬。一直到1207年,朝廷宣他到杭州赴任,但此时的他早已经卧床很久,不得不上奏请求辞掉这一职务,同年,他便带着一辈子都没有实现的愿望赴了黄泉,这时的他正好六十八岁。

小编想想老辛生活的这六十多年,心中不免有所伤怀。对于一个想要报国的年轻人来说,最大痛苦应该就是领导们对他的不信任了吧,在官场浮沉间坚持走过了四十几年,却依旧雄心未减,小编每每读到“拍遍栏杆”种种词句时,同样也是悲愤不已,据说在他临死前,口中还一直呼喊“杀贼”二字,但时人早逝,即便身后再有所加封,也只能起到一点点缅怀的作用,真是时也命运也。不过,在他的身上,曾经有一个“酷吏”的名号,这也不如何奇怪,毕竟老辛匹马上阵,将叛徒力斩于刀下。小编以为,老辛一生正直,这个名头恐怕也是同僚们故意诬陷的吧!

作为一名“文艺老年”,老辛写下了近千首词作,但传世的却仅有六百余首,这倒是我们的不幸了,他的词可激昂可婉转,并且他非常擅长于用引用讽刺,言之辛辣。但有不少人评价称老辛文学修养着实不高,词内容多在罗列古言,可读性不强。但是小编倒不这么认为,用典本就是增加深度的一种手法,你可以用我也可以用,毕竟用几个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只有用典才能做到了,毕竟诗文词文最忌意思深,老辛的典故用的固然多,但却不会让人不明白意思。但最重要的是,文章多为因人而异,所以也不需要再多加争议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