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要崇尚狭义精神? 汪涌豪劝慰年轻人“找到自己”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2月10日报道:不久前,武侠大师金庸去世引起一代代读者的追思,他创造的武侠世界寄托了一个时代中国人的一种梦。中国的历史上确实有这样一种人存在,才有武侠小说家把他们演化、推展。这些“成年人的童话”与现实世界有多大的距离?侠义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日前,在行知读书会上,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分享了他所知道的关于中国游侠的精彩故事。

关于游侠的定义,比一般人想的要复杂许多。按通常的理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侠,仗义疏财、赈穷周急也是侠。汪涌豪表示,作为中国古代特殊的社会人群,游侠其实有着更为复杂的面貌。

大体上说,游侠是伴随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的丧失与士的失职出现的。本来所谓的士大都拥有一定数量的食田,又接受过六艺教育,平时为卿大夫家臣,战时充为军官,后经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变动,既有卿相之侠、暴豪之侠,也有布衣匹夫之侠和乡曲闾巷之侠。

游侠不是一种职业,而更是一种气质和生活方式。游侠是有特殊性情的人,依照特殊的理想聚合在一起。每个人都可以和行侠的朋友以互相付出作为原则聚合在一起,做人家不敢做的事情,这些人都是侠。“行侠不一定就是救人和杀人,一个人性格爽利,看到不好的就要说,看到好的就要夸,看到官员不溜须拍马,看到穷人特别温柔,都具有侠的精神。无论燕赵大地的汉子,还是江南特别上海这片土地的先贤文士陈子龙、陈继儒等,无论在朝在野,都是了不起的具有侠义精神的人。”汪涌豪说。

游侠的日常生活也不平常,要保持和别人不一样。他们穿得“萌萌哒”:“冠雄鸡佩假豚,危帽散衣,狐裘貂鼠,鲜衣怒马”;他们不事生产,生活来源多来自游走在社会和法律边缘的冒险行当;他们也算“城会玩”,娱乐生活多姿多彩,斗鸡斗鸭、走马纵犬、击剑骑射、博揜饮酒,“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还留下许多与佳人的趣闻轶事。

侠义精神对于当下有何意义?汪涌豪坦言,今天我们回顾游侠的历史,并不是要做侠行,恰恰是要继承里面的人格,它是一种健康的、昂扬的人格。他认为,侠的意义在于两点:一个是重压之下,一个是缓急之间。中国人通常比较安分守己、温文尔雅、保守中和,而侠的人格是对此的一种反拨,是健康人格不可或缺的组成,而健康人格的塑造与健康社会是相辅相成的。健康人格要有克己奉公的一面,也要有侠义肝胆的一面。侠的自利与利他,对人而言是崇高,对己而言是自由。

游侠的人格与精神直到今天仍影响着许多人。在交流互动中,汪涌豪劝慰年轻人,不要为物质所牵制,不要柔弱地过日子,要像侠一样,“年轻的岁月里面,无非怀着一个目的:找到自己,找到自己这是最难的事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