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渲染中国威胁,英国塑造一个最恐怖的中国人,西方各国闻之色变

说到晚清时期的中国,人们大多数印象都是腐败无能,穷困潦倒,落后挨打,愚昧无知的清朝奴才画面。的确,无论是教科书介绍还是文献资料记载,那个时候的中国通俗来讲就是给人一种灰蒙蒙的绝望,对外战争少有胜利,对待列强除了割地就是赔款,中华民族自有的敢打敢拼精神早已被清政府的屈膝投降消磨殆尽,可又有谁能想到,我们自己这样看待那个时候的中国,而西方国家却对中国人是完全另一种看法,尤其是义和团运动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人产生一种深深地恐惧,他们害怕中国人给他们带来威胁,他们害怕中国再次产生像义和团那种疯狂的信徒,以至于他们自己吓自己,在他们自己的文献作品中,他们给自己塑造了一个无所不能的中国人,成为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这个西方国家眼中的中国“恶魔”就是傅满楚,也称傅满洲(为便于读者阅读,本文统称傅满洲),是英国小说家萨克斯?罗默小说中的虚构人物。在小说中傅满洲是一个阴险狡诈、残酷无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一个世纪间西方大众文化中“黄祸”的形象代表,他瘦高、秃头,倒竖着长眉,面目阴险狰狞,走路没有声音,举手投足都暗示着阴谋与危险。他身上有传统中国人的聪明、勤劳、实际,也有人性深处阴暗的狡诈、残忍、无情。他具有隐秘的东方知识而且通晓西方科学,他操纵的走私团体似乎想将伦敦置于毒品的世界。

除此之外,傅满洲集中了当时美国白人对东方世界所有最恶劣的想象,残暴成性、诡计多端,精通五花八门、鲜为人知的酷刑,能调制稀奇古怪的毒药,总是幽闭在自己的黑暗世界中,构想和策划种种危害白人世界的邪恶勾当。以至于原著作者萨克斯?罗默如此形容“他每一次弯动手指,每一次耸动眉毛都预示着危险。“就这么一个可怕的恶人,在英国的故事中竟然存在了数十年之久。

据记载萨克斯?罗默在1913到1959年间,一共写过以傅满洲为主要反面人物的十三部长篇小说、三部短篇小说和一部中篇小说。在所有这些小说中,傅满洲的主要活动便是施行谋杀与酷刑。他发明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谋杀方式,诸如利用毒蛇、蝎子、狒狒等动物,或利用高科技手法配制的毒药,而所有这些谋杀手法,又都带有明显的所谓的“东方的野蛮色彩”。

之所以会如此妖魔化中国的人物,主要是因为中西方交流的误差。自从鸦片战争之后,中英两国之间接触就日益增多,了解加深,英国文学中对中国形象的塑造随之更加活跃。同时,也因为当时英国政治、经济等强大影响力,它在文学中所塑造的中国形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印象。英国历史学家皮尔逊抛出的“黄祸论”就是建立在极端欧洲中心论和种族歧视基础之上的。而萨克斯·罗默创造的傅满洲形象是20世纪初英国对华恐惧投射的产物,也是“黄祸论”在文学中的最典型体现。后来《傅满洲》系列小说的出现更是加深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误解,以至于“傅满洲”这个来自中国的恶魔形象成为了所有西方人的梦魇,他邪恶而诡异的微笑成为了开放在白人世界里一朵东方“恶之花”。

西方人这种对中国人乃至黄种人偏见不仅影射中国,而且蔓延到整个亚洲,只不过在亚洲地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以中国为背景更加符合西方人的胃口,后来二战爆发,日本人才接替中国人成为“黄祸”的“祸首”,成为西方人心中难以消除的噩梦。当然这是后话了。话说回来,傅满洲的存在其实就是西方人杯弓蛇影的产物,如果当时的晚清政府正有这么一个牛人,爱新觉罗的大清应该不会这么快灭亡,民国初期的政局也不会那么乱啊,不得不说,西方人自编自导的这场戏不只是吓唬自己,抹黑人也是很有一套的,这点需要警惕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