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外国人,他不仅了解科举,还揭示了明朝科学不发达的原因!

关于科举取士的考试内容,利玛窦进行了稍许介绍。他已知道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但他并没有明确地指出四书的具体名称。他认为四书是三位或四位作家的各种道德劝言,五经是孔子修订的《书》、《诗》、《礼》、《易》和孔子撰写的《春秋》的合称,讲的“或是古代君王的德政,或是有关德政的诗歌,或是中国的礼法,或其他处世为人的教训”。

此外,他认为四书五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其中几乎包括了中国所有的字。因为这些书里的言论颇为高明,古代的君王便订立了法律,学者都应以这九部书为其学问之基础;只能理解还不够……而须练习把其中的每一句话,发挥成各式各样的文章。因了每人不可能把这九部书全部读过,以致能以其中任何一句话为题,立刻写成典雅的文章,就像在考试时所要求的;故此每人都须精通四书,至于五经,每人可任选一部,以应考试”。

由上可知,利玛窦关于四书的解释较为模糊,但当时的传教士已知道四书具体指哪些书籍,而且他也知道了科举考试对四书五经的要求。较为深刻的是,利玛窦批判了科举考试内容的狭隘性,并认为它是阻碍明代中国科学不发达的原因。他写到由于科举考试的科目并无科学一门,所以数学、天文学缺失很多,错误不少。而且“物理与形上学以及辩证学等,他们全然不知。此外中国医药全是草药与由经验所得。法律条文短而少,法官多凭己意下判决,中国人的文学也只是一篇美好的作文,和我们的古典文学或修辞学相似。言相似后者,但尚未达到辩证推理的水准”。

但同时他又认识到明朝科学不发达也有国家统治者的原因。他写到朱元璋为了防止百姓造反,禁止除以世袭入选者之外的任何人从事数学、天文学研究,即只有官方指派的钦天监可以研究。“医术没有公开的学校传授,每人自己拜师学习。在南北两京有医学考试(通过太医院的考试),并颁赐学位,但不认真,所以有学位的并不比没有学位的人受人重视;在中国,行医没有管制,只要愿意,无论医学知识多寡,都可行医。”

对于阻碍明代中国科学不发达的原因,李孝德认为,利玛窦只是揭示了这个现象,并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他认为原因在于“文学是士大夫们之间交往必备的工具……文学性的东西,有助于提升人的涵养,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中国人自然乐于从事与文学相关的职业。与受人尊重的文学相比,科技则被认为是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与此同时,利玛窦也认识到儒家经典作为考试内容的好处,他认为“中国人从小就学写字,一直学习到老。这些复杂的中国文字……消耗许多精力,没有时间纵情恣意,胡作非为。也因此,中国写文章的方式非常高雅美妙”。

清代的耶稣会士李明也对此给予了高度赞扬,并补充到:“这种政策十分有利于统治……学习可以塑造人的心灵,使人彬彬有礼……可以防止(官员)由愚昧无知和心机不纯带来的恶果。”但也有人认为“李明身上存在着过于美化中国科举制度的倾向,究其原因,可能是他确实亲眼目睹了中国的科举考试,也可能是出于东西方对比的需要,还可能是所谓‘护教’的心理在作祟。”

关于孔子,利玛窦介绍到他出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享年七十余岁,他在中国受到极高的尊敬,并创立了儒教。因此,他的后裔不仅受到高度的尊敬,而且孔氏家族族长世代享有统治者给予的尊荣及特殊的豁免权。文官都信奉这一教派,但他们“不承认自己属于一个教派,他们宣称他们……更是一个学术团体,为了恰当地治理国家和国家的普遍利益而组织起来的”。

他们在每座城市的学宫建造一座孔子庙,庙中供着孔像或用巨大的金字书写着孔子名讳的牌位。每月初及月圆,大臣及学子都到孔庙向孔子焚香烧烛和鞠躬跪拜。“每年孔子诞辰以及习惯规定的其它日期,都向孔子供献精美的肴馔,表明他们对他著作中所包含的学说的感激。他们这样做是因为正是靠着这些学说,他们才得到了学位。”每个官员接任第一件事就要去当地孔庙宣誓要行事正当而合法律,并且要克尽职守。

之后的耶稣会士曾德昭对于孔子也有记载,他写到孔子的后裔享有诸侯的称号和国家俸禄,而且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孔子出生地的长官始终由他的族人担任。且每当科举考试的年份时,所有秀才都要一同去礼敬他。但是,他把孔子的出生日期弄错了,他认为孔子生于基督前150年,虽然历史上孔子的生辰是不确定的,但一般认为应是公元前551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