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东方的《出埃及记》——东归英雄传

《圣经.旧约》中有一篇著名的故事《出埃及记》 ,讲述了居住在埃及境内的以色列人,为了摆脱压迫和奴役,在先知摩西的带领下,勇敢的逃离了法老的统治。他们渡过红海,越过西奈山,历尽艰辛,终于到达目的地迦南的一段感人故事。而3000年之后,在遥远的东方大地上,也上演了一部史诗般的“出埃及记”——土尔扈特东归祖国。

土尔扈特,中国蒙古族的一个古老部落,他们的祖先曾经担任过成吉思汗的护卫军。他们自古就生活在贝加尔湖一带,他们在那里繁衍生息,是一个勤劳、勇敢、有着光荣历史的强大部落。

明朝末年,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水草肥美的沃土,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部落中的大部分人,离开了新疆塔尔巴哈台故土,他们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了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片人烟稀少的广袤草原上,他们辛勤劳作,休养生息,并且建立了土尔扈特汗国。当时,这里只是一片清净之地,当时,这里还不是沙俄人的疆域。

此后的一百多年间,土尔扈特人始终保持着和清朝政府的联系,从不曾中断。

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下游,安居乐业了一百四十年,直到沙俄人侵扰到这里。

沙俄人首先压缩土尔扈特人的生存空间,不断侵占着土尔扈特的游牧地,逐渐使土尔扈特人的生存变得艰难起来。

沙俄人还强迫原本信仰藏传佛教的土尔扈特人,改信他们的东正教。甚至在宗教上对土尔扈特人进行残酷迫害,妄图制造宗教矛盾,以此割裂土尔扈特人和祖先的亲缘关系。

随着沙俄势力的不断强大,在越来越多的俄国对外扩张战争中,许多土尔扈特人被迫加入沙俄军队进行作战。在长达21年的俄土战争期间,大量土尔扈特人被沙俄驱赶上战场,伤亡惨重。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初土尔扈特汗国强盛之时,地位和沙俄是平起平坐的。但是现在,沙俄却要求土尔扈特人俯首称臣。在这种形势下,土尔扈特人决定奋起抗争,由自己来掌握自己的命运。

1767年,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土尔扈特人决定回归自己的故土,回到中国去。

清朝乾隆三十五年秋(公元1770年),在伏尔加河下游草原的一个秘密地点,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第二次主持召开了秘密会议。会上,他们庄严宣誓,脱离沙皇俄国,返回祖国去!

1771年1月4日,首领渥巴锡召集全部族战士,进行动员。第二天凌晨,寒风凛冽。当阳光洒向大雪覆盖着的伏尔加草原时,河右岸的三万三千多户土尔扈特人出发了,离开了他们寄居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异乡,用他们的话说:到东方去、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寻找新的生活。

渥巴锡率领一万名土尔扈特战士断后。他带头点燃了自己的宫殿,刹那间,无数村落也燃起了熊熊烈火。这种破釜沉舟的悲壮之举,表明了土尔扈特人将一去不返,誓同沙俄彻底决裂的雄心。

土尔扈特东归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圣彼得堡。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认为,让整个土尔扈特部落从她的统治下走出国境,这是沙皇罗曼诺夫家族的耻辱,她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去追赶东去的土尔扈特人。同时采取措施,把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一万多户土尔扈特人严格监控起来。这部分土尔扈特人,他们的后代现在居住在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境内。

土尔扈特人的队伍,很快穿过了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走在外侧的一支土尔扈特队伍,被哥萨克骑兵追上了。由于土尔扈特人是赶着牲畜前进的,来不及把散布在广阔原野上的队伍集中起来抵抗,九千名战士和族人壮烈牺牲。

东归队伍必经一个险要山口——奥琴峡谷。一支庞大的哥萨克骑兵抢先占据了这个山口。面对强敌,渥巴锡镇定指挥:他组织五队骆驼兵从正面发起进攻,再派枪队从后方包抄,将这支哥萨克骑兵几乎全歼。

一路上除了残酷的战斗,土尔扈特人还不断遭受到严寒和瘟疫的袭击。由于战斗伤亡、疾病困扰、饥饿侵袭,人口大量减员,有人对能否活着返回祖国失去了信心。

在这最困难的时刻,渥巴锡及时召开会议,鼓舞士气。他说:我们宁死也不能回头!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消息,事前无法通知清朝政府,事后更无法得到清朝政府的援助。英勇的土尔扈特人,只有再次打起精神,向着既定的目标一步步走去。

乾隆三十六年三月(公元1771年4月),定边左副将军车布登札布向朝廷奏报,说俄方派人来通报土尔扈特举部东返。清朝政府才得知这一消息。

乾隆皇帝作出决定,既然土尔扈特部落前来归顺,理应接纳安置。

就在土尔扈特人刚刚抵达伊犁时,沙俄就通过外交渠道向清朝政府交涉,要求清政府不得接收土尔扈特人。乾隆皇帝派人答复:土尔扈特人在你们的地界内无法安定生活,投奔大清实属归顺,天朝将妥善安顿他们的生活。可是沙俄又强硬的提出了第二次交涉,并且威胁将不惜发动战争。乾隆闻听后勃然大怒:你们要追赶,就在你们境内追,天朝绝不干涉。然而他们已经进入了天朝地界,你们则不能继续追击,如若不从吾言,则枪炮伺候!那时的大清,尚且有一些实力,和对手叫板。

土尔扈特人浴血奋战,义无反顾。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他们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的军队,不断突破围追堵截,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实现了东归壮举。

根据清宫档案《满文录副奏折》记载,离开伏尔加草原的十七万土尔扈特人,经过一路的恶战,加上疾病和饥饿的困扰,“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也就是说,约有八、九万人在异国他乡牺牲了生命。

1771年5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土尔扈特人终于到达了祖国西部边境伊犁河畔。当时任伊犁将军的伊勒图,派锡伯营总管伊昌阿等官员在伊犁河畔举行了隆重的迎接仪式。

然而,东归首领渥巴锡却因为积劳成疾,返回祖国后不久就身染疟疾,于公元1775年病逝,年仅33岁。他临终时一再叮嘱部族民众,要勤于生产,安守本分,勿生事端。

土尔扈特部落东归的壮举,深深感动了中华各族人民,各地纷纷捐献物品,供应土尔扈特人。清朝政府也拨专款采办牲畜、皮衣、茶叶粮米,接济贫困中的土尔扈特牧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两百多年过去了,人们并没有忘记东归的英雄们。他们的事迹成为经久不衰的学术研究课题。中外很多历史学者,都曾赞颂土尔扈特部落重返祖国的英雄壮举。东归英雄们的史诗将永远被传颂下去。

正如爱尔兰作家德尼赛在《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所说的:自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还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鞑靼民族跨越亚洲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的了。土尔扈特人创造的英雄壮举,光耀史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